现浇砂基滤水路面是一种新型生态透水铺装技术,其重点在于采用特定级配的天然砂或机制砂作为主要骨料,通过添加高分子粘结剂和水,在施工现场拌和后摊铺、压实、养护成型。其构造包含透水面层、透水找平层(根据设计需要设置)和透水基层,共同构成高效的水分渗透路径。
技术特点与优势:
-
高效的透水与滤水性能:
- 结构透水: 依靠骨料颗粒间的稳定孔隙构成连续贯通的通道,雨水能快速下渗。
- 滤水净化: 砂基材料中的微细颗粒以及特定的添加剂(如硅砂),能有效过滤、吸附初期雨水中的悬浮颗粒物(SS)、部分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其净化机理主要通过物理拦截、吸附沉淀以及可能的生物作用实现,有助于改善下渗水质。
- 高透水率: 其透水性能通常满足相关技术规程(如 CJJ/T 135-2009)的要求,能有效应对短时强降雨。
-
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
- 强度与承载: 通过优化级配设计、粘结剂选择和科学的施工工艺控制,砂基滤水路面能达到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良好的整体稳定性,满足人行道、广场、轻型车行道(如小区道路、停车场)的使用要求。
- 抗滑性与舒适性: 表面纹理均匀,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步行舒适感佳。
- 抗变形与抗冻融: 合理的孔隙结构和粘结体系,赋予其较好的抵抗形变能力和一定的抗冻融循环能力。
-
生态与环境效益显著:
- 源头减排: 有效减少地表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缓解城市排水管网压力,降低内涝风险。
- 补充地下水: 促进雨水自然下渗,补充地下水资源。
- 缓解热岛效应: 雨水下渗蒸发带走热量,降低地表及周围环境温度。
- 改善声环境: 多孔结构能吸收部分交通噪声。
- 促进植物生长: 为周边绿化区域提供水分支持。
-
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 现场拌和摊铺: 采用专用搅拌设备现场拌和,确保材料均匀性。
- 摊铺与压实: 摊铺需控制松铺厚度,压实采用专用设备(如低频平板振动夯、小型压路机),遵循“先轻后重、高频低幅”原则,确保结构密实度同时保护孔隙结构。
- 养护: 施工完成后需覆盖保湿养护,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
- 关键控制点: 材料级配控制、拌和均匀性、摊铺厚度与平整度、压实工艺与遍数、养护条件与时长是保证较终路面性能的关键。
应用场景:
现浇砂基滤水路面特别适用于对透水、滤水、环保要求较高的场所:
- 城市广场、公园园路、步行街。
- 居住小区、校园、企事业单位内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及轻型车停车位。
- 河滨步道、亲水平台。
- 水源保护区周边道路及设施。
- 对雨水净化有需求的景观水体周边区域。
总结
现浇砂基滤水路面因其独特的材料构成和施工工艺,实现了高效透水、滤水净化、补充地下水、缓解热岛效应等多重生态功能。其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确保了在多种轻型铺装场景下的适用性与耐久性,是构建海绵城市、改善城市微环境的重要生态基础设施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