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修补料施工方法

内容分类: 其他 / 内容编号: 129

沥青路面出现局部损坏(如坑槽、裂缝、网裂、拥包等)时,及时选用合适的修补料进行修复是恢复路面使用功能、延长整体寿命的关键措施。科学规范的施工流程对修复效果至关重要,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沥青路面修补料施工方法
  1. 施工环境确认与准备

    • 天气条件: 宜在干燥、温暖(环境温度及修补料施工温度符合其说明书要求)的条件下进行,避免雨雪、大风天气。路面和空气湿度不宜过高。
    • 安全准备: 严格按照道路养护作业规程设置安全作业区(如锥桶、标志牌、警示灯等),确保施工人员及过往交通的安全。施工人员应穿戴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反光衣、手套、安全鞋等)。
    • 设备与工具准备: 根据修补面积和选用的修补料类型,准备好相应的工具设备,常见包括:吹风机、钢丝刷、铁铲、镐头、切割机(用于规整破损边缘)、滚刷、刮板、压路机(小型手扶式或平板夯)、加热设备(若使用热补材料)、搅拌工具(若现场拌和)、温度计等。
    • 材料准备: 确认修补料类型(冷补料或热补料),检查其包装完好性、有效期。按预估用量备料,并确保材料储存符合要求(尤其是热补料需保持适宜温度)。
  2. 基面处理(重点步骤)

    • 确定修补范围: 清晰界定需要修补的区域,对于坑槽、松散、拥包等,应将破损范围外扩至结构稳定的区域,形成规则形状(如矩形、圆形),坑槽边缘宜切割成垂直面。
    • 清理: 彻底清除修补范围内的松散颗粒、泥土、杂物、油污、积水。必须使用强力吹风机(或空气压缩机)将灰尘吹净,确保基面完全干燥、清洁。这是保证修补料与原路面粘附牢固的前提。
    • 缺陷处理: 对于坑槽,需将松散料挖除至坚实基层。裂缝需清理干净并扩缝(若适用)。拥包需铲平至稳定层。如有必要,需对深度较大的坑槽进行分层填补,或对软弱基层进行局部处理。
    • 涂布粘结层(如适用): 根据修补料要求及路面状况(如旧沥青老化严重、修补深度较浅),在清洁干燥的基面(坑槽侧壁和底面)均匀涂布一层专用的乳化沥青粘层油或配套的界面剂,用量需严格控制。待其充分破乳或表干(不粘手)后方可进行下一步。
  3. 材料拌和与摊铺

    • 拌和:
      • 冷补料: 开袋即可使用。大面积摊铺或特殊要求时,可在现场进行适度翻拌以保证均匀性。冬季低温条件下,可提前将料在温暖场所放置或适度加热(严格按产品说明操作,避免高温破坏性能)。
      • 热补料: 需按材料要求加热至规定温度(通常在150-180℃范围,具体视材料而定),并充分搅拌均匀。温度控制是关键,严禁高温长时间加热导致老化。
    • 摊铺:
      • 将拌和好的修补料倒入处理好的修补区域。
      • 对于坑槽,填料宜略高于原路面(考虑压实沉降量)。
      • 使用铁铲、刮板等工具将材料初步摊平,填充密实,特别注意坑槽边角处的填充。
      • 对于裂缝,可采用灌入法或贴缝法(根据裂缝宽度和所选材料类型)。灌缝需确保材料充分灌入并略高于路面;贴缝需压实。
      • 厚度控制: 单层摊铺厚度应符合材料要求(通常不宜过厚)。深坑槽需分层摊铺压实,每层厚度应适度。
  4. 压实

    • 摊铺后立即进行压实。压实是保证修补料密实度、耐久性及与原路面良好结合的关键步骤。
    • 压实工具选择:
      • 小型坑槽:优先选用手扶式小型振动压路机或平板振动夯。
      • 窄缝:可用专用压实工具或小型夯具。
      • 较大面积:可用小型压路机。
      • 避免使用大型重型压路机,以免损坏修补区域边缘或导致材料推移。
    • 压实工艺: 压实应从修补区域外侧向内进行,重叠轮迹。需压实至修补表面平整、密实,无明显轮迹,并与原路面平滑衔接。压实遍数以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为准,避免过压。
    • 温度要求(热补料): 热补料必须在材料温度降至可压实范围内完成压实作业。
  5. 养生

    • 冷补料: 通常初期靠自身粘结力和车辆碾压即可成型。在开放交通前,应确保材料有初步成型的时间(具体时间视材料性能和环境温度而定,可能从几小时到数天不等)。初期应控制重载车辆通行速度。
    • 热补料: 压实完成后,表面温度降至环境温度或低于50℃即可开放交通(具体按材料说明)。热补料一般成型较快。
    • 在所有情况下,压实完成后应清理干净修补区域周边的散落碎料。

综上,沥青路面修补的成功依赖于对基面处理的彻底性、材料温度与均匀性的控制、及时有效的压实以及合理的养生成型过程。严格遵守产品说明书和规范的施工步骤,是确保修补质量达到预期性能的关键所在。

下一篇编辑返回列表

请检查内容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