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与结构
混合型塑胶跑道是一种由橡胶颗粒、聚氨酯(PU)材料及多种添加剂复合而成的运动场地材料,兼具弹性、耐磨性和抗候性,可满足专业赛事与日常训练需求。其结构采用分层设计,包括:
1
防滑层
表面喷涂EPDM颗粒或自结纹工艺,增强摩擦力与安全性。
2
缓冲层
由PU浆料混合橡胶颗粒铺设,提供弹性减震。
3
基础封闭层
防水底胶封底,防止水分渗透,确保基层稳定性。
4
基础处理层
根据场地条件定制,保障整体结构稳固。
结构示意图

图1:混合型塑胶跑道分层结构示意图

图2:混合型塑胶跑道结构细节图
二、核心材料特性
物理性能卓越
弹性与减震
可吸收60%-70%冲击力,降低运动损伤风险,同时提升运动员速度与跳跃表现。
耐磨性
表层抗磨耗率≤2.5%,适应高频率使用,长期保持平整。
防滑性
潮湿环境下仍能提供稳定抓地力,避免打滑。
环境适应性
耐候性
抗紫外线、臭氧及酸雨侵蚀,-30℃至80℃环境下无变形、褪色。
全天候使用
雨后即刻恢复使用,无需等待干燥。
安全与环保
无溶剂配方
采用环保MDI材料,无有害物质释放,符合GB 36246-2018标准。
抗钉力强
百米起跑区可承受钉鞋冲击,无表层破损。
三、施工工艺与标准
1
基础处理
场地清洁、酸洗(水泥基础)及平整度检测,确保无积水、裂缝。
2
底胶铺设
混合PU与橡胶颗粒(比例8:1),摊铺厚度10mm,封闭孔隙并固化。
3
面层施工
喷涂面胶与EPDM颗粒混合料,厚度≥3mm,形成防滑表层。
4
划线与验收
按国际田联标准精准划线,检测平整度与弹性。
施工注意事项
- 施工过程需专业团队操作,确保各层材料配比准确
- 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会影响施工质量,需严格控制
- 施工完成后需进行24-48小时养护期,确保材料充分固化
四、应用场景
专业赛事
符合国际田联标准,适用于奥运会、全运会等专业赛场。
学校与社区
弹性层保护青少年关节,降低运动伤害,适应多样化活动。
综合场馆
兼容篮球、网球等运动,实现多项目场地复用。
五、维护与性价比优势
日常维护
仅需清水冲洗,定期检查局部磨损,修补便捷。
长周期使用
抗老化性能优异,降低翻新频率与综合成本。
色彩定制
支持多色搭配,提升场地美观度与标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