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塑胶跑道施工规范
专业、科学的施工指南,确保跑道质量与安全
185-7145-9135
施工规范概览
本规范详细介绍了学校塑胶跑道的施工标准,包括基础处理、分层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通过严格遵循这些规范,可以确保跑道的质量、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核心要点
- 基础平整度误差≤3mm,合格率≥95%
- 总厚度≥13mm(底层11mm+面层1.5mm)
- 排水坡度:横向≤1‰,纵向≤5‰
- 压实密度>95%,孔隙率<6%
施工流程
1
基础处理
清洁、修补、酸洗或封底处理
2
底胶铺设
11mm橡胶颗粒,单组份胶粘剂
3
面层施工
1.5mm EPDM颗粒,机械喷涂两遍
4
质量检测
弹性恢复、垂直变形等物理性能测试
一、基础处理要求
基础类型
采用沥青或水泥混凝土基层,需具备高强度、稳定性,无裂缝或冻胀问题。完工后需养护至少15天。
平整度要求
- 3米直尺检测误差≤3mm,平整度合格率≥95%
- 坡度要求:横向≤1‰,纵向≤5‰,半圆区≤5‰,跳高区0.4%
密实度标准
压实密度>95%,孔隙率<6%。
预处理步骤
- 清洁基础表面,修补裂缝及坑洼
- 水泥基础需酸洗,沥青基础需封底处理
二、施工工艺流程
底胶铺设
- 按设计线位放线,由场地一侧一次性刮胶,速度均匀
- 底层厚度:11mm,材料为单组份胶粘剂+橡胶颗粒
面层施工
- 面层厚度:1.5mm,采用单组份胶粘剂+EPDM颗粒
- 机械喷涂两遍(正反方向),确保颗粒分布均匀
特殊工艺
- 手工铺装需6人以上团队,材料按比例混合后摊铺
- 自结纹工艺:面涂自动流平形成防滑纹理
三、质量控制要点
厚度控制
总厚度≥13mm(底层+面层),厚度一致性误差≤±1mm
无缺陷施工
- 杜绝气泡、裂缝、分层:施工时需均匀摊铺,及时处理接缝
- 排水测试:淹水20分钟后,表面无积水残留
物理性能检测
缓冲性能
符合国家标准
垂直变形
符合国家标准
摩擦力
符合国家标准
拉伸强度
符合国家标准
颜色均匀,无起泡现象
四、安全与环保管理
施工安全
- 人员佩戴防护装备,遵守操作规范
- 紧急预案:遇雨、大风或停电立即停工
环保要求
- 废弃物、废水按环保标准处理
- 材料符合国家标准,无毒无害
养护规范
- 竣工后设警示围挡,养护期≥21天
- 定期清洁,避免重物或尖锐物损伤
五、验收标准
外观检查
表面无气泡、裂纹、分层,色泽均匀
性能测试
- 弹性恢复率达标
- 抗滑值达标
- 垂直变形等指标达标
- 使用专业仪器检测平整度、坡度、厚度
文件归档
缺陷位置标注图纸,附照片及测试报告
总结
学校塑胶跑道施工需严格遵循基础处理、分层铺装、质量控制和环保安全四方面规范。核心是确保基础平整密实、胶层厚度均匀、物理性能达标,并通过精细化工艺避免缺陷。施工全程需协同建设方与监理单位监督,较终验收依托多维度检测数据,保障跑道安全耐用。
(注:本文基于国家标准及行业实践编写,具体项目需结合实地勘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