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篮球场地面施工
塑胶篮球场地面施工要点
塑胶篮球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核心在于严谨的工艺流程与精细的质量控制,确保终产品符合运动性能与安全要求。
一、 基础处理与验收
- 基础要求: 施工面层前,需确保混凝土或沥青基础达到质量要求。混凝土基础应养护充分(建议28天以上),强度符合设计要求(通常不低于C25),表面平整坚实,无起砂、脱层、裂纹(宽度≤1mm)、油污、积水等缺陷。沥青基础要求密实度与稳定性良好,无轮迹、松散、波浪、泛油现象。
- 平整度控制: 使用3米直尺检测,基础表面允许大间隙≤3mm,合格率需达95%以上。坡度需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单边排水坡度为0.3%-0.8%),保障雨后场地排水顺畅,无积水区域。
- 清洁与处理: 彻底清除基础表面灰尘、杂物。对局部油污区域需使用专用清洁剂处理;若有细微裂缝或破损,需预先修补打磨,确保基础密实平整。施工前基础含水率需低于5%。
- 底涂处理: 在处理合格的基础表面,均匀滚涂专用胶粘剂底油(通常为聚氨酯类),封闭基础毛细孔,增强基础与塑胶层的粘结强度。底油涂布量需根据基础材质及孔隙率调整,确保完全渗透浸润。
二、 塑胶面层铺设核心工艺
- 材料混合:
- 弹性层(底层)材料通常为双组分聚氨酯胶浆(A组分为聚醚多元醇预聚体,B组分为固化剂、填料混合物)。严格按产品供应商提供的配比(重量比)使用高精度电子秤称量。
- 使用强制式搅拌机(转速建议400-600 rpm)充分搅拌A、B组分,时间控制在3-5分钟,确保混合均匀,颜色一致,物料中无结块颗粒。
- 摊铺施工:
- 底层(弹性层)摊铺: 将混合均匀的胶浆倾倒于已处理基础上,采用专用摊铺刮耙控制厚度(通常设计厚度≥8mm)。摊铺作业需连续进行,尽量减少横向接缝。施工时需严格控制场地平整度及预设坡度,确保排水符合设计要求。摊铺后需及时检查消除局部凸起或凹陷。
- 找平压实: 弹性层摊铺后,使用专用消泡滚筒或镘刀进行梳理消泡及初步找平。对于厚层系统,可能需分层施工,确保层间粘结良好。
- 面层(耐磨防滑层)喷涂/刮涂:
- 喷涂工艺(常用): 将双组分聚氨酯面漆(通常加入EPDM或PU颗粒)按比例混合搅拌后,使用高压无气喷涂机均匀喷涂于固化后的弹性层上。喷嘴角度、距地高度、移动速度需稳定,通常需交叉喷涂2-3遍,保证颜色一致、颗粒分布均匀、厚度达标(≥2mm)。
- 刮涂工艺: 将混合好的含颗粒面层材料倾倒于弹性层,用齿形镘刀控制厚度均匀刮涂。此工艺更易保证厚度一致性,但对操作要求高。
- 厚度控制: 施工中及固化后需使用专业测厚仪多点检测面层厚度(尤其场地区域线附近),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弹性层+面层总厚度≥13mm)。不合格区域应及时处理。
- 划线: 塑胶层完全固化后(通常≥3天),使用激光定位仪精确定位,涂刷划线专用漆(通常为聚氨酯或丙烯酸类)。线条应宽度一致(标准50mm)、边缘清晰、附着牢固、无色差。
三、 环境与固化管理
- 温度湿度: 密切关注施工及材料固化期间环境温湿度。通常建议施工温度在10℃-3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85%。避免在高温曝晒、低温(<5℃)、雨天或湿度过大、大风天气施工。
- 固化时间: 严格遵循材料供应商提供的固化时间要求。在完全固化前(通常需3-7天),场地严禁人员进入、堆放重物或进行后续划线施工。
四、 质量验收关键项目
- 外观: 表面颜色均匀一致,无明显色差;颗粒分布均匀,无结团、凹陷、气泡、分层、脱粒现象;接缝平整,线条清晰美观。
- 平整度: 3米直尺测量,允许大间隙≤3mm。
- 厚度: 实测平均厚度符合合同约定及设计要求(≥13mm),薄处不低于规定值(如90%)。
- 物理性能: 依据GB/T 14833《合成材料跑道面层》等标准,对现场取样或成品进行硬度(邵A)、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吸收、垂直变形等关键物理性能测试。
- 标志线: 尺寸精确,颜色鲜明牢固,无虚边。
塑胶篮球场建设质量源于施工全程对材料配比、基础质量、设备工艺、环境条件及过程检测的精准把控,其核心在于通过系统化的工艺流程与严格的质量管理,确保场地性能符合设计标准与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