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跑道施工工艺步骤及注意事项
塑胶跑道施工工艺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 施工工艺重点步骤
-
基础检查与处理:
- 检查内容: 对混凝土或沥青基础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强度符合要求(一般混凝土强度≥C20/C25,沥青压实度≥95%)。重点检查基础的平整度(3米直尺下间隙≤3mm)、坡度(符合设计要求,通常0.5%-1%)、排水通畅性。彻底清除基础表面的油污、灰尘、杂物、松动颗粒及不利于粘结的物质。
- 处理措施: 对基础存在的裂缝、空鼓、凹坑、凸起等缺陷进行专业修补(如使用专用修补材料填缝、打磨凸起)及整体打磨,必要时进行酸洗或高压水枪冲洗。确保基础表面清洁、坚实、平整、干燥(含水率需严格控制在8%以下)。
-
防水底涂施工:
- 目的: 封闭基础微细孔洞,增强基础与塑胶层间的粘结力,形成有效防水屏障。
- 方法: 使用专业单组份或双组份聚氨酯防水底涂材料。按厂家推荐比例(如需混合)精确配比并充分搅拌均匀。采用滚涂或刮涂方式,均匀涂布于处理合格的基础表面,要求涂布连续、无遗漏、无堆积。确保完全渗透封闭基面,形成一层致密、连续的膜层。待其充分固化(具体时间依材料说明及环境条件而定)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
弹性层摊铺:
- 材料准备: 通常使用双组份聚氨酯弹性体(PU)与环保橡胶颗粒(EPDM或TPE)的混合料。严格按照厂家提供的配方比例(包括主剂、固化剂、颗粒、色浆、催化剂等)使用精密计量设备进行配比。
- 混合搅拌: 在配料区使用专业搅拌设备进行充分混合搅拌,确保物料混合均匀、无结块、无干料。搅拌时间与速度需按材料技术要求严格控制。
- 摊铺:
- 机械摊铺: 使用专业摊铺机进行铺设,要求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确保摊铺速度均匀、铺装厚度一致(根据设计要求,通常≥9mm)。摊铺前需设定好摊铺机的控制参数(如厚度、角度)。
- 手工摊铺: 在边角、异形区域或小面积修补时,采用手工刮板进行摊铺,确保与机械摊铺部分衔接平整。
- 平整与消泡: 摊铺后立即使用专用消泡滚筒(带钉或不带钉)在材料可操作时间内纵横有序滚压,驱除混合料中的气泡,确保材料密实,同时辅助找平。对局部不平整处及时修补。
-
表面防滑层喷涂:
- 材料准备: 使用双组份聚氨酯面漆与细粒径EPDM彩色颗粒的混合浆料。严格按配比混合搅拌均匀。
- 喷涂施工: 待弹性层完全固化并清洁表面浮尘后,使用专业无气喷涂设备进行喷涂。通常采用交叉喷涂法(分两次不同方向进行),确保喷涂层均匀、致密、无色差、无漏喷。喷嘴角度、喷涂压力、走枪速度需根据环境温湿度和材料特性精细调节,以达到较佳颗粒覆盖效果和粘结强度。喷涂厚度通常为2-3mm。
-
划线:
- 定位测量: 严格依据体育场地设计图纸和国际田联标准(如有要求)进行精准测量放线,确定各跑道线、起跑线、终点线、接力区等位置,确保尺寸精确无误。
- 划线施工: 使用专业聚氨酯跑道划线漆。先贴好专用胶带或划线模板进行定位保护,然后进行涂刷或喷涂。要求线条平直、清晰、饱满、边缘整齐,线宽符合标准(通常5cm)。待划线漆表干后小心移除胶带或模板。
二、 关键注意事项
- 基础质量是重点: 基础的质量(强度、平整度、密实度、坡度、干燥度)是塑胶面层质量和使用寿命的根本保障。任何基础缺陷都必须在面层施工前彻底解决。基础处理是较易被忽视也较关键的步骤。
- 温湿度控制至关重要: 施工环境温度和地面温度宜在10℃-35℃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5%。避免在气温过低(<5℃)、过高(>35℃)、雨天、大雾、大风天及预计4小时内会下雨或基础明显返潮的天气施工。温度过低影响材料流平、固化速度和较终强度;温度过高则缩短操作时间并可能加速固化导致缺陷;湿度过高易造成层间粘结力下降、起泡甚至材料反应失效。
- 材料配比与搅拌必须精确: 所有双组份材料的配比(A:B组分、颗粒、助剂等)必须使用经校准的计量器具精确称量。搅拌必须充分、均匀、到位,搅拌时间不足或过长均可能影响材料性能。搅拌好的材料必须在规定的“操作时间”内使用完毕。
- 分层施工与固化时间: 必须确保每一层(尤其是底涂层、弹性层)完全固化(达到实干状态)并清洁干净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施工。禁止在未固化的层上强行作业,否则会导致粘结不良、分层、鼓包等严重质量问题。固化时间受温度、湿度、材料配方影响较大,需参照材料技术说明并结合现场实际判断。
- 施工连续性: 同一区域、同一层(特别是弹性层摊铺和面层喷涂)的施工应尽量一次性连续完成,避免不必要的施工缝。必须留缝时,接缝处需做专业斜口处理,确保后续拼接平整牢固。
- 材料存储与管理: 所有材料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高温(>40℃)及水浸。不同组分材料按标识分开存放。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在有效期内使用。
- 现场管理与安全: 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有序,避免交叉污染。配料区、搅拌区、施工区应明确划分。施工人员需佩戴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保证良好通风,尤其是在进行底涂、弹性层和面层喷涂作业时。
- 成品保护: 施工完成后,应设置醒目标识,采取围挡等有效措施进行成品保护。在材料完全固化前(通常养护期7-14天,视具体材料和环境温度而定),严格禁止人员踩踏、车辆碾压及进行其他可能损坏面层的作业。
总结 塑胶跑道施工是一项技术性要求高、系统性强的工程,其成功依赖于对基础条件的严格把控、对材料性能的深刻理解、对施工工艺的精准执行以及对环境因素的高度重视。从基础处理、底涂封闭、弹性层摊铺到面层喷涂与精准划线,每个步骤都必须遵循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尤其需确保材料配比精确、施工条件适宜、层间固化充分。只有通过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才能较终实现塑胶跑道优异的物理性能、长久的使用效果与良好的运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