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塑胶跑道施工步骤
以下是关于复合型塑胶跑道施工步骤的专业阐述,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要求:
一、基础处理与验收
- 基面检查: 施工前对混凝土或沥青基层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满足以下条件:
- 强度: 水泥混凝土标号≥C25,沥青混凝土压实度≥95%。
- 平整度: 采用3米直尺检测,允许误差≤3mm。
- 坡度: 横向排水坡度控制在0.5%-1.0%范围内,符合设计要求。
- 含水率: 水泥混凝土基层含水率≤5%(可用薄膜覆盖法测试),沥青基层保持干燥。
- 清洁度: 彻底清除基层表面的油污、浮尘、杂物、松动物及凸起物。裂缝、凹坑需用专用材料修补填平。
- 打磨与清洁: 必要时对基面进行打磨处理,增强粘结力。后使用强力吹风机或吸尘设备清除所有微小颗粒。
二、底层(弹性层)施工
- 材料准备: 按精确配比将聚氨酯胶水与粒径为2-4mm的黑色环保橡胶颗粒混合,使用专业搅拌设备充分搅拌至均匀。
- 摊铺:
- 根据设计厚度(通常≥9mm)设置摊铺机刮板高度。
- 将混合料均匀倾倒于基层上,由专业摊铺机械匀速前进进行摊铺。
- 严格控制摊铺厚度和平整度,确保一致性。
- 压实与消泡: 摊铺后立即使用重型压辊或消泡滚筒进行纵横交叉碾压,排出内部空气,消除气泡,保证密实度与平整度。
- 固化养护: 摊铺完成后设置围挡,禁止踩踏。在温度20-30℃,相对湿度≤70%环境下养护至少24-48小时,确保弹性层完全固化,强度达标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
三、面层(耐磨防滑层)施工
- 材料准备: 按精确配比将双组份(A:B)聚氨酯跑道面漆与粒径≤3mm的EPDM彩色颗粒混合(颗粒比例根据设计要求),使用高速搅拌设备搅拌均匀。
- 喷涂作业:
- 使用专业无气喷涂设备(喷枪压力、口径需匹配)。
- 喷涂前确保底层清洁无尘。
- 采用十字交叉法分两次喷涂:第一遍喷涂约60%-70%材料,确保覆盖均匀;待第一遍表干后(约1-2小时,视环境温湿度调整),进行第二遍反向喷涂剩余材料,保证面层厚度(通常≥3mm)、颜色一致性和颗粒分布均匀。
- 喷涂距离、角度、移动速度保持恒定,避免流挂、漏喷或堆积。
- 固化养护: 面层喷涂完毕后,严格封闭现场,充分养护。通常需在标准条件下养护72小时以上,待面层完全硫化,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放使用。
四、标线施工
- 测量定位: 严格按国际田联标准或设计图纸,使用精密测量仪器(全站仪、钢卷尺等)进行放线定位。
- 贴纸/喷盒: 按定位线使用专用划线胶带或喷线盒精准覆盖标线位置。
- 涂刷划线漆: 选用符合标准的聚氨酯划线漆,均匀涂刷或喷涂于标记区域。
- 去除覆盖物: 在划线漆表干后,及时小心移除胶带或喷线盒,确保线条边缘清晰、平直、无毛刺。
总结 复合型塑胶跑道施工是一项系统性的专业技术工程,其核心流程包括基础处理、弹性底层摊铺压实、耐磨防滑面层喷涂以及标准划线。每个环节都需严格执行材料配比、工艺参数和质量控制标准,特别是基础处理、摊铺平整度控制、面层均匀喷涂及充分的固化养护时间,共同决定了终跑道的物理性能、使用效果与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