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DM塑胶跑道如何收边
EPDM塑胶跑道收边技术规范
EPDM塑胶跑道系统的边缘处理(收边)是施工的关键步骤之一,直接影响跑道的整体美观、长期使用的稳定性以及运动安全性。收边处理不当容易导致边缘起翘、分层、渗水,进而加速跑道基础损坏,甚至引发运动员绊倒风险。以下是行业中常用的几种专业收边方法及其技术要点:
-
固定式边缘处理
- 适用场景: 较常见于跑道与硬质基础(如混凝土路缘石、排水沟盖板、花坛边缘等)直接相邻的情况。
- 方法步骤:
- 清洁与打磨: 彻底清洁跑道边缘区域及相邻的硬质基础接触面,确保无油污、灰尘、松动颗粒。对硬质基础接触面进行适度打磨以增加粗糙度,提升粘结力。
- 涂布专用胶粘剂: 在跑道材料的背面(靠近切边处)以及硬质基础的粘结面上,均匀涂布足量(通常不低于300g/㎡)的环保型聚氨酯胶粘剂。涂胶宽度应确保有效粘结(通常超出跑道边缘50mm以上)。
- 压实粘接: 将跑道边缘材料紧密贴合在硬质基础上,使用专用压辊或刮板从跑道内侧向外侧边缘反复滚压、刮压,确保材料与基础充分接触,排除空气,形成牢固粘结。特别注意边缘拐角处的压实。
- 锚固(可选): 在极端重要或荷载较大的区域(如起跑区、跳远踏板附近),可在跑道边缘材料固化前,使用不锈钢或高强度塑料膨胀锚栓进行辅助机械固定(锚固点间距通常建议为150-200mm)。
- 关键要点: 胶粘剂的选择(兼容EPDM颗粒及基层)、施胶量、涂布均匀度、压实工艺是成败关键。
-
嵌入式边缘处理
- 适用场景: 跑道边缘与相邻的草坪、土壤或其他软性地基相接。
- 方法步骤:
- 开槽: 在跑道边缘下方的基础结构层(如混凝土、稳定碎石层)上,预先或同步开凿一条连续的凹槽(深度通常为15-20mm,宽度略大于跑道厚度)。
- 铺设与嵌入: 铺设跑道材料时,将其边缘部分嵌入预制的凹槽内。
- 填充与固定: 在嵌入凹槽的跑道材料上方及缝隙处,灌注专用聚氨酯密封胶或弹性填缝料,确保材料在槽内固定牢靠,并形成密封,防止雨水或杂物渗入跑道底部。
- 关键要点: 凹槽尺寸精准、嵌入深度足够、填充材料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和弹性。
-
专用边界带收边
- 适用场景: 追求高精度边缘、高美观度或需要明确分界的区域(如不同颜色跑道交界、跑道与辅助区交界)。
- 方法步骤:
- 边界带选择: 使用与面层颜色匹配或形成对比的预制EPDM橡胶边界带。该带材通常具有规整的几何形状(L型、T型等)。
- 安装固定: 首先精准定位边界带位置。在跑道基础及边界带粘结面涂布足量胶粘剂(方法同固定式边缘处理),将边界带牢固粘贴并压实到位。相邻边界带接缝处应紧密平整,必要时采用热熔焊接或专用密封胶处理接缝。
- 与面层衔接: 跑道面层材料铺设时,其边缘应与边界带内侧(跑道一侧)紧密对接。对接处可涂少量胶粘剂或用同色系EPDM颗粒混合胶水进行精细填缝修补,确保平滑过渡,无缝隙。
- 关键要点: 边界带材质与面层兼容性、安装精度、接缝处理工艺。
-
预制型卷材边缘处理
- 适用场景: 采用预制型EPDM卷材铺装的跑道系统。
- 方法步骤:
- 卷材铺设: 按设计图纸铺设预制卷材。
- 收边处理: 卷材边缘收边通常结合上述固定式或边界带式进行处理。当边缘靠近硬质基础时,采用固定式粘接压实。当需要明确边界或美观收口时,可粘贴专用配套的预制边界带。卷材之间的接缝及卷材与边界带的接缝,必须使用厂家指定的热熔焊接设备及专用焊条进行无缝焊接,确保接缝强度与防水性。
- 关键要点: 卷材边缘切割平整、专用焊接工艺的掌握与应用。
通用技术规范与注意事项
- 基础处理: 无论采用何种收边方法,跑道边缘区域的基础必须坚实、平整、干燥、清洁,坡度符合设计要求(通常1%-3%向外排水)。基础边缘结构自身应稳定。
- 材料适配: 所选用的胶粘剂、密封胶、填充料、边界带等必须与EPDM面层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兼容性和物理粘结性能。避免使用不兼容的溶剂型胶粘剂。
- 施工环境: 收边作业应在适宜的温度(通常5℃-35℃)和湿度条件下进行,避免雨雪、大风、沙尘天气施工,确保粘结效果。
- 坡度控制: 跑道边缘应保持与跑道整体一致的微小外倾排水坡度(通常1%-3%),严禁形成向内凹陷的“蓄水槽”。
- 精细操作: 收边是细活,要求施工人员具备经验、耐心和精细的操作技巧。切割要平直,涂胶要均匀饱满,压实要充分到位,接缝处理要严密美观。
总结
EPDM塑胶跑道的收边工艺是保障工程质量与耐久性的重点步骤。固定式、嵌入式、边界带式及预制卷材式是满足不同边界条件的主流技术方案。施工过程必须严格遵循基础处理、材料适配、工艺规范和环境控制的要求,通过精细化的操作确保边缘粘结牢固、密封严实、排水顺畅且外观规整,从而为跑道的长期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