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塑胶跑道施工方法
幼儿园塑胶跑道的铺设是一项涉及安全、环保与专业技术的工程,其终效果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体验与安全。规范的施工流程是确保跑道质量的关键,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核心环节:
-
场地基础检查与处理(前期准备):
- 全面检查: 铺设前需对混凝土或沥青基础进行彻底检查,确保其达到预定标准。具体要求包括:基础强度(C25或以上混凝土,沥青压实度达标)、平整度(3米直尺测量误差≤3mm)、坡度排水(保证雨后无积水)、干燥程度(含水率≤8%)、清洁无油污、无起砂、空鼓、裂缝等缺陷。
- 缺陷修补: 对发现的裂缝、空鼓部分进行切割、清理,使用专业修补材料(如聚氨酯砂浆或环氧砂浆)填充并打磨平整。伸缩缝需清理干净并用专用聚氨酯密封胶填充。
- 清洁打磨: 使用专业清洁设备清除基础表面所有灰尘、碎石、油渍及其他杂物。必要时对过于光滑或存在浮浆的基础进行打磨处理,增强基础与塑胶层的附着力。确保基础表面完全洁净、干燥、坚实。
-
防水底涂层施工:
- 在处理好的干燥、洁净基础上,滚涂或刮涂单组份聚氨酯防水底漆。底漆的作用是封闭基础毛细孔,增强基础与后续塑胶层的粘结力,并起到一定的防潮作用。
- 施工需保证均匀、无遗漏、无堆积,涂布量根据基础孔隙率调整,待其完全固化(通常需要数小时)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
塑胶中间弹性层铺设(缓冲层):
- 通常采用环保型单组份或双组份聚氨酯胶水与三元乙丙橡胶颗粒(EPDM颗粒)或回收橡胶颗粒混合搅拌铺设。
- 材料配比与搅拌: 严格按照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技术参数,精确称量胶水与颗粒,在搅拌机中充分混合均匀。确保混合料色泽、状态一致,无结块。
- 摊铺与整平: 将混合料运送至作业面,迅速用专业摊铺机或手工耙子进行摊铺。控制摊铺厚度(通常设计厚度在8-13mm),使用刮尺、镘刀或带高度控制的摊铺设备精细调整平整度。特别注意边角区域的处理。
- 压实与消泡: 摊铺后及时用重型压辊反复碾压,排除内部空气,确保密实度与平整度。碾压方向应纵横交错,避免材料推移。局部起泡处需及时刺破处理。
-
EPDM橡胶颗粒面层施工(耐磨、防滑、色彩层):
- 面层多采用无溶剂环保型粘合剂与彩色三元乙丙橡胶颗粒(EPDM)混合铺设。
- 材料混合: 精确配比粘合剂与EPDM颗粒(通常比例在1:5至1:8),搅拌均匀至颗粒表面均匀裹胶。
- 分层铺设: 面层通常分两遍施工。第一遍铺设粒径较大的颗粒层(如2-3mm),刮平压实,形成主体结构。待固化后(按材料要求时间),铺设第二遍粒径更小的颗粒(如1-2mm或同粒径),进一步修饰表面平整度与纹理均匀性,并增强美观度与防滑性。每层铺设都需严格控制厚度(总面层厚度通常≥4mm)。
- 精细找平与压实: 每层铺设后均需使用专用工具细致找平,并用轻型压辊压实,确保表面平整、颗粒粘结牢固、无松散颗粒。
-
标志线测画:
- 待面层完全固化后(通常建议静置7天以上),依据设计图纸精确测量定位跑道及活动区域的边界线、起跑线、终点线、功能区标识等。
- 使用专业划线机和符合要求的环保聚氨酯划线漆进行喷涂。线条要求清晰、平直、饱满、均匀,宽度、颜色符合设计要求。
-
场地清理与成品保护:
- 施工结束后,彻底清理场地内所有施工垃圾、剩余材料及设备。
- 设置明显警示标识,划定警戒区域,防止未固化完全或新完工的跑道被踩踏、污染或破坏。
-
质量检测与验收:
-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包括但不限于:外观检查(颜色均匀、表面平整、无脱粒、气泡、裂缝、接缝平整)、物理性能检测(厚度、冲击吸收、垂直变形、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阻燃性等)、环保性能检测(有害物质限量如VOC、重金属、多环芳烃等,需符合国家或地方相关标准)。
总结: 幼儿园塑胶跑道的施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核心在于严格把控基础处理、材料配比、分层铺设(防水底涂、弹性缓冲层、EPDM耐磨面层)以及规范画线等关键环节。整个过程需选用环保合格的材料,遵循专业施工工艺标准,并终通过严格的性能与环保检测,以确保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环保、舒适、耐用的活动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