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预制型塑胶跑道施工工艺流程
半预制型塑胶跑道施工工艺流程
半预制型塑胶跑道结合了预制卷材性能稳定与现浇施工适应性强的优点,其核心在于预制橡胶卷材与现场粘结、接缝处理的精确配合。施工质量直接决定跑道的物理性能、运动表现及耐久性。以下是规范化的施工流程:
一、 基础处理与验收
- 清洁彻底: 清除基层(通常为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表面所有杂物、浮尘、油污及松散颗粒,确保无碍粘结的障碍物。
- 平整度检测: 使用3米直尺连续测量,控制大间隙≤3mm,合格率≥95%,避免积水与局部应力。
- 坡度校验: 借助精密仪器验证跑道横向坡度,确保满足0.5%-1.0%排水要求,纵向坡度符合设计(通常≤0.1%)。
- 强度与密实度: 基层需坚实、稳定、无裂缝空鼓。水泥基础需养护充分(建议28天以上),含水率控制在≤8%(采用薄膜法检测)。
- 缺陷处理: 对裂缝、蜂窝麻面等缺陷进行专业修补、打磨,保证基础整体性。
二、 底涂施工
- 材料选择: 选用与基础及面层材料相容性高的专用水性或溶剂型粘结底涂。
- 涂刷工艺: 使用专业工具(辊筒/刮耙)均匀涂布底涂于清洁干燥的基础表面。涂布量需严格依据材料说明,确保完全覆盖、无遗漏、无堆积,形成有效双向渗透与粘结基面。
三、 预制卷材铺装
- 卷材定位: 依据设计图纸及跑道基准线(通常用墨斗弹设),精确铺设预制橡胶卷材。特别注意弯道部位,采用放射状切割法减小应力。卷材间预留合理接缝宽度(通常3-5mm)。
- 卷材粘结:
- 满粘法: 在基础及卷材背面均匀刮涂专用弹性粘结剂(如双组份聚氨酯胶),确保涂布率达标、无漏涂。待粘结剂达到规定指触干状态后,精准定位铺设卷材。
- 条粘法(部分区域适用): 在基础及卷材背面以特定间距刮涂粘结剂条带。
- 排气压实: 卷材铺设后立即使用重型专用压实辊筒(如50-100kg)从中心向两侧滚压,彻底排出残留空气,确保卷材与基础完全密实贴合。边角部位使用压实压板工具辅助。
- 接缝处理:
- 热熔焊接(主流工艺): 使用专用热风焊接设备及配套焊条,精确加热卷材接缝两侧及焊条,在熔融状态下加压融合,形成平整、牢固、密闭的一体化接缝。焊接温度、速度需严格匹配材料特性。
- 冷粘接: 部分材料适用,需在接缝处填充专用密封胶或粘结剂。无论何种方式,接缝完成后需检查其平整度、牢固度与密闭性。
四、 划线
- 精准测量定位: 严格依据国际田联(IAAF)或相关标准及设计图纸,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如全站仪)进行放线定位,并复核确认。
- 专业喷涂: 采用专用跑道划线漆及喷涂设备(如高压无气喷涂机)。贴好防护胶带遮盖非划线区域,确保线条边缘锐利。控制喷涂厚度均匀,保证线条遮盖力与耐磨性满足规范要求。完全固化后移除胶带。
五、 清洁养护与验收
- 场地清洁: 全面清除施工残留物、胶带碎屑等杂物。
- 成品保护: 设置警示标识,禁止非必要人员进入,尤其是固化期内避免污染、重压及尖锐物划伤。
- 质量验收: 按设计规范及相关标准(如厚度、平整度、坡度、点位精度、物理性能指标等)进行系统性检测评估。
总结
半预制型塑胶跑道施工是一项对基础条件、材料性能、工艺精度及过程控制要求极高的系统工程。严谨的基础处理是成功前提,专业底涂保障可靠粘结,预制卷材的精准铺装与接缝处理是性能核心,精确划线满足运动规范,严格的全程管控确保终交付质量满足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