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型塑胶跑道施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跑道的性能表现与使用寿命。规范的施工流程是确保跑道达到预期技术指标的基础。其主要流程如下:
-
施工前准备:
- 基础检查与验收: 彻底检查跑道基础(通常为混凝土或沥青),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关键指标包括:平整度(使用3米直尺检测,间隙需符合规范)、坡度(符合排水要求)、强度(坚实、无松散)、清洁度(无油污、尘土、杂物、青苔等)、干燥度(含水率达标)。
- 环境条件确认: 施工环境温度、湿度及未来天气状况应满足材料施工要求(通常要求气温≥5℃,空气湿度≤85%,且基础温度高于露点温度3℃以上,避免雨雪大风天气)。
- 材料与设备准备: 核对预制卷材规格、颜色、数量,检查粘合剂类型及适配性,确保施工所需工具(清扫设备、测量仪器、专用胶水刮刀、压辊、重型压实滚轮、热熔焊接设备、美工刀等)齐全且状态良好。
- 基层处理: 对验收合格的基础进行彻底清洁(高压冲洗或吸尘),局部凸起需打磨平整,凹陷及裂缝需使用专业修补材料填平修复,确保基础表面坚固、平整、洁净、干燥。
-
测量定位与基准点设定:
- 依据场地设计图纸,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如全站仪、经纬仪、钢卷尺)进行精确定位。
- 标定跑道内、外边缘线、分道线、起终点位置等关键基准点、线,必要时弹出清晰的墨线作为后续铺装的基准。
-
预制卷材预铺与裁切:
- 卷材展开与静置: 将预制卷材按铺装方向在基础面上摊开平铺,让其充分松弛以适应环境温湿度,静置时间通常需数小时。
- 排板与适配: 根据测量基准线,进行卷材的试铺排板,优化排列顺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切割,同时注意卷材方向性(如有纹理)及色差控制。
- 精确裁切: 在预铺确认无误后,对照基准线,使用锋利刀具对卷材进行精确裁切。特别注意弯道区域,需进行合理切割以适应弧度。裁切口应垂直、整齐。
-
卷材铺装:
- 粘合剂涂布: 使用专用齿形刮刀,在基础面和预制卷材背面均匀涂布配套的双组分粘合剂(聚氨酯胶粘剂常见)。涂布量须严格控制,确保用量充足、分布均匀,无漏涂或堆积。注意粘合剂的操作时间(开放时间)。
- 卷材铺设: 将涂好胶的卷材按照预铺位置和方向精准就位。多卷铺装时,需特别注意相邻卷材之间的接缝处理。
- 排气压实: 卷材就位后,立即使用重型压实滚轮(建议重量≥50kg)从铺设方向中心向两侧、由内向外呈“米”字形进行多次碾压滚压,彻底排出卷材与基础之间的空气,确保卷材与基础完全密实粘结,杜绝空鼓、翘边现象。滚压应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 接缝处理:
- 对缝处理: 相邻卷材拼接时,确保边缘平直对齐,接缝紧密(宽度通常控制在1-3mm内)。使用压辊沿接缝处重点压实。
- 热熔焊接: 对卷材的纵向(长度方向)接缝,常采用专用热风焊接设备及配套焊条进行焊接。焊接需温度适中、速度均匀,确保焊条与卷材材质完全熔合,焊缝平整、牢固、密封。焊接完成后需将焊道压实并修整平整。
- 端点/特殊部位粘接: 对接缝端点、与道牙或其它构筑物交接处,需使用专用粘合剂加强粘接密封处理。
-
施工后检测与检查:
- 表观检查: 全面检查跑道表面色泽是否均匀一致,有无明显污渍、破损、划痕、气泡、皱褶、异物嵌入等缺陷。
- 平整度检测: 使用3米/4米直尺或水平仪按规范要求进行多点检测,测量间隙需符合标准。
- 粘接强度检测: 进行现场剥离试验,检验卷材与基础的粘接强度是否达标。
- 接缝质量检查: 仔细检查所有接缝(特别是热熔焊缝)是否平整、连续、牢固、无虚焊、无开裂。
- 场地划线: 待粘合剂完全固化后(通常需24-72小时),按设计要求进行标准田径场地的划线施工。
预制型塑胶跑道的施工质量高度依赖于严谨规范的流程执行以及对细节的把控。从基础处理、测量放线、卷材预铺裁切,到精准的粘合剂涂布、卷材铺设滚压排气,再到关键的接缝热熔焊接与检查验收,每一步骤均需严格按照工艺标准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