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内容
当前分类:
塑胶跑道
问题:
内容:
## 预制型橡胶跑道卷材施工工艺 预制型橡胶跑道卷材以其优异的物理性能、稳定的品质表现及相对便捷的施工特点,在现代运动场地建设中应用广泛。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场地的使用性能与寿命。严谨规范的施工工艺是确保场地品质的核心保障。 施工前,需确保环境条件符合要求:施工环境温度宜控制在10℃至35℃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不高于85%,避免在雨、雪、大风(四级以上)等恶劣天气条件下施工。基层(通常为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基础)必须达到28天以上龄期,强度、密实度、含水率(≤8%,依据GB/T 14833标准)、平整度(采用3m直尺检测,空隙≤3mm)、坡度等关键指标需严格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基础表面应坚实、洁净、干燥,无油污、浮浆、松散颗粒、裂缝、空鼓及明显凸起或凹陷。基础处理完成后,需进行彻底清洁,通常采用机械打磨或喷砂处理去除浮浆与杂质,并使用强力工业吸尘器清除所有灰尘。对发现的裂缝、孔洞等缺陷,必须选用相容性高的专业修补材料进行细致修复并打磨平整。 卷材材料在运输与现场存放时,应保持直立状态,避免平放堆叠过高导致变形。材料进场后,需在施工区域环境温度下展开静置不低于24小时,使其充分适应环境温湿度,减少温差应力,消除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卷曲应力。施工前,需再次复核卷材的色泽、批次、厚度、表面纹理等是否一致,确保无明显质量缺陷。 正式铺装前,需使用专业测量仪器进行精确放线定位。通常以场地中心线或主跑道线为基准线,确定卷材的铺装起始位置和方向。在基础表面弹设清晰的定位线(如纵向中心线和横向基准线),作为卷材铺装对齐的依据。卷材铺装方向应与跑道使用方向一致(通常为卷材长度方向平行于跑道方向),并严格遵循设计图纸要求。铺装时需多人协作,沿定位线将卷材一端精准定位。采用专用压辊或刮板,从卷材中心向两侧、由起始端向终端逐步滚压或刮压,确保卷材与基础完全密实贴合,同时将内部空气完全排出,杜绝空鼓现象。纵向接缝采用“搭接裁切法”:相邻卷材纵向边缘需重叠铺设,重叠宽度宜控制在20-30mm。使用特制切割工具沿重叠区中心一次性精准切割,移除切割下的多余边料后,将两侧边缘紧密对接,形成平直无缝的连接。横向接缝(卷材端头对接)应尽量避免出现在跑道主使用区域。对接时,端头需裁切平直,对接间隙严格控制在1-3mm内。对接完成后,需使用专用工具对接口进行压实处理。 **接缝粘接**是保证整体性与防水性的关键工序。施工前需使用专用清洗剂仔细清洁接缝两侧橡胶表面(宽度不小于50mm),彻底去除灰尘、油污等影响粘接的物质,待清洗剂完全挥发干燥后方可进行下一步。选用符合环保与性能要求的专用配套粘合剂(如聚氨酯胶粘剂),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配比进行混合搅拌,确保混合均匀,并在规定的开放时间内使用。使用专用锯齿刮板将粘合剂均匀、饱满地刮涂在已清洁的接缝两侧橡胶基材上(涂胶宽度不小于40mm),确保涂胶层厚度均匀一致。待粘合剂达到适宜的指触干状态(通常表现为透明且不粘手指)时,立即将接缝两侧卷材边缘精准对齐、紧密压合。随即使用专用压实滚轮(重量≥50kg)在接缝处反复滚压,确保粘接牢固、无气泡、无翘边。对于部分特殊设计或要求更高的场地,在冷粘完成后,可增加热风焊接工序进行增强密封:使用专业热风焊接设备,配合同质焊条,以适宜的温度(通常180-220℃)和速度,沿接缝上方进行焊接,使接缝处橡胶熔融结合,形成一道坚固的密封层。 施工完成后,需进行全面细致的质量检验。重点检查项目包括:整体平整度(3m直尺检测,空隙≤3mm)、接缝处粘接强度(无剥离、无翘边)、接缝宽度与顺直度(热熔焊缝饱满均匀)、卷材表面观感(色泽均匀、纹理清晰、无损伤、无污染、无鼓泡)。场地铺设完毕,必须进行充分的固化养护。在粘合剂完全固化前(通常为24-72小时,具体依据粘合剂说明书及环境条件确定),严禁任何人员进入场地走动或堆放物品,避免机械冲击。养护期间需保持场地环境清洁、通风良好,温度湿度波动不宜过大。达到固化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画线施工。 预制型橡胶跑道卷材的优异性能最终依赖于精准规范的施工实现。其成功核心在于对基础条件的高标准把控、对材料特性的充分尊重与调节、严谨科学的铺装定位、精确高效的接缝处理粘接以及必不可少的固化维护期保障。每一环节的严谨操作都直接影响着最终运动面层的物理性能表现、安全性与耐久性。
更新内容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