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陶瓷颗粒防滑路面因其优异的防滑性能、丰富的色彩选择、良好...

内容摘要

现代陶瓷颗粒防滑路面因其优异的防滑性能、丰富的色彩选择、良好的耐磨性以及对环境友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公园步道、自行车道、人行天桥、小区道路、停车场坡道及特殊标识区域等场所。其施工工艺是决定最终路面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以下将系统阐述其标准化的施工工艺流程与技术要点。

一、 施工前准备

1. 基础评估与处理:

  • 基面要求: 通常要求为坚固、平整、干燥、清洁的混凝土或沥青基层。混凝土基层强度应不低于C25,沥青基层应密实稳定。
  • 基面检查: 彻底检查基面,确保无空鼓、起砂、浮浆、油污、灰尘、脱模剂、松动颗粒、裂缝(需预先修补)等影响粘结的缺陷。
  • 基面处理: 对不符合要求的区域进行打磨、修补;对油污等污染物使用专用清洗剂清除;必要时使用高压水枪冲洗,确保基面完全洁净、干燥(含水率<8%)。对于光滑基面,需进行打毛处理以增加附着力。
  • 环境条件: 施工环境温度一般应在5℃-35℃之间,空气湿度低于85%,避免在雨、雪、大风或即将来临的恶劣天气条件下施工。基面温度应高于露点温度3℃以上。

2. 材料准备:

  • 陶瓷颗粒: 选择煅烧充分、莫氏硬度高(通常≥6)、粒径均匀(常用1-3mm或2-4mm)、色泽饱满稳定的陶瓷颗粒。颜色根据设计要求选定。
  • 底涂粘结剂: 通常采用高性能双组分聚氨酯(PU)或改性环氧树脂(EP)材料。严格检查产品配套性、生产日期、有效期。
  • 面层保护剂: 选用透明、耐磨、耐候性好的聚氨酯或氟碳类罩面材料。
  • 辅助材料: 界面处理剂(必要时)、填缝材料、划线漆等。
  • 设备准备: 搅拌机(电动搅拌钻)、刮刀(齿形镘刀)、撒粒器/撒布机、硬质橡胶耙、清扫工具、吹风机、打磨机、喷涂机(罩面用)、搅拌桶、电子秤、温湿度计等。确保设备清洁、运转正常。

3. 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精确测量放线,确定施工区域边界、不同颜色区域分隔线等,并用美纹纸等做好标识保护。

二、 底涂粘结剂施工

1. 材料混合: 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比例(A组分:B组分),使用电子秤精确称量。将B组分倒入A组分中,使用搅拌器在低速(避免带入过多气泡)下充分搅拌3-5分钟,直至颜色均匀一致。搅拌应在搅拌桶内进行,避免溅出。混合好的材料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常30-60分钟)使用完毕(即适用期)。

2. 底涂刮涂:

  • 将混合均匀的底涂粘结剂倾倒于处理好的基面上。
  • 使用齿形镘刀(齿深根据设计要求的粘结层厚度选择,通常1.5-3mm)均匀刮涂。刮涂方向尽量保持一致,确保厚度均匀、无遗漏、无堆积。
  • 刮涂面积应与后续撒布颗粒的速度相匹配,确保在粘结剂适宜的开放时间内(表面仍保持粘性)完成颗粒撒布。
  • 注意处理边角、接缝、预埋件等细节部位。

三、 陶瓷颗粒撒布

1. 撒布时机: 必须在底涂粘结剂表干前(仍具有强粘性时)立即进行颗粒撒布,这是确保颗粒牢固粘接的关键。

2. 撒布方式:

  • 手工撒布: 操作人员佩戴防滑手套,将陶瓷颗粒均匀、连续地抛撒(或使用撒粒器播撒)在刚刮涂好的粘结剂上。要求覆盖均匀、布满无遗漏,且颗粒应单层嵌入粘结剂中约一半高度。避免局部堆积过厚。
  • 机械撒布: 对于大面积施工,可使用专用的颗粒撒布机,保证撒布更均匀高效。

3. 撒布用量: 撒布量需根据颗粒粒径、设计要求密度及效果进行调整,通常约为4-7kg/㎡(1-3mm颗粒参考)。撒布后肉眼观察应基本遮盖粘结剂层。

4. 初步找平: 撒布后,立即用干净的硬质橡胶耙轻轻梳理,将堆积过厚的地方耙开,填补过薄或裸露处,确保颗粒分布均匀、表面无明显凸起或凹陷。

四、 固化与清理浮粒

1. 初步固化: 让撒布好颗粒的面层在适宜环境下自然固化。固化时间根据粘结剂类型、环境温湿度而定,通常需要6-24小时(具体遵循产品说明)。此阶段严禁踩踏、水浸。

2. 清理浮粒: 待粘结剂固化达到一定强度(手指用力按压无粘手、颗粒不脱落),即可清理表面未粘结牢固的浮粒。使用软毛扫帚仔细清扫,必要时配合吸尘器或吹风机(低风速)彻底清除所有松散颗粒。清理过程需谨慎,避免破坏已粘结的颗粒。此步骤是保证最终路面清洁度和后续罩面质量的重要环节。

五、 面层保护剂施工

1. 材料混合: 同样严格按照面层保护剂(罩面漆)的产品说明书比例精确混合双组分材料。充分搅拌均匀。

2. 喷涂施工:

  • 推荐使用无气喷涂机进行施工,确保涂膜均匀、致密、无流挂。喷枪压力、移动速度需调试合适。
  • 喷涂前再次检查并确保颗粒层表面完全清洁无浮尘。
  • 喷涂方向保持一致,通常采用十字交叉法喷涂两遍。第一遍薄涂打底,待表干后再喷涂第二遍。涂层总厚度通常要求达到0.2-0.3mm(干膜)。
  • 喷涂需均匀覆盖所有颗粒表面和缝隙,特别注意边角、接缝处的覆盖。
  • 施工人员需佩戴防护用具,环境需保持良好通风。

3. 固化养护: 罩面层施工完成后,需在规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充分固化养护。完全固化的时间依据材料不同,通常在24-72小时后可轻度步行,7天后可承受正常通行。养护期间严禁水浸、重压、污染。

六、 质量检查与成品保护

  • 外观: 颜色均匀一致,颗粒分布均匀密实、无大面积露底、无明显色差、颗粒脱落、鼓包、气泡、裂纹、杂质污染等缺陷。
  • 粘结强度: 颗粒应牢固嵌在粘结剂中,手指用力难以抠动。
  • 平整度: 整体表面无明显起伏或积水区域(按设计要求允许偏差)。
  • 厚度: 使用测厚仪随机抽检,粘结层及罩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 标识标线: 如有,检查其位置、颜色、宽度、粘接牢固度。
  • 成品保护: 在养护期结束后,仍需注意避免尖锐物体划伤、重物长期碾压、化学溶剂污染等。定期清洁养护可延长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陶瓷颗粒防滑路面的成功铺设依赖于严谨的施工流程控制,核心在于基面的精细处理、粘结剂与陶瓷颗粒的精确施作与粘合把控,以及面层密封保护的有效实施,从而最终达成提升路面摩擦系数、美化环境与保障通行安全的工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