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内容
当前分类:
陶瓷颗粒
问题:
内容:
## 彩色陶瓷颗粒防滑路面施工工艺解析 彩色陶瓷颗粒防滑路面凭借其优异的安全性、持久的色彩表现力和装饰性,广泛应用于城市慢行道、公园园路、广场、坡道、站台等对防滑和景观有要求的场所。其核心技术在于结合了高性能树脂粘结剂与高硬度彩色陶瓷颗粒,通过科学的施工工艺实现。以下是其典型施工流程: **1. 基础处理与评估** * **旧路面处理:** 彻底清洁待施工区域,清除油污、灰尘、松散颗粒及积水。对水泥混凝土基础需检查其强度、平整度及裂缝状况,必要时进行打磨、修补或铣刨处理,确保表面洁净、坚实、干燥、平整。沥青路面还应注意其油性状况。 * **新路面要求:** 新浇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需达到设计强度(通常要求≥C25),充分干燥(含水率≤8%),并完成切缝处理。新铺设的沥青路面需充分稳定,待其内部挥发物基本释放完毕(通常建议养护期14天以上)。 **2. 界面处理 (底涂施工)** * 选用与基材相容性良好的专用双组分环氧或聚氨酯树脂底涂。 * 按产品说明精确计量混合主剂与固化剂,充分搅拌均匀。使用滚筒或刮板,将混合好的底涂均匀涂布于处理好的基面上。 * 涂布量需根据基面吸收率调整,确保形成一层连续、无漏涂的封闭粘结层。底涂完全固化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3. 防滑层铺设 (面涂与颗粒撒布)** * **粘结层 (面涂)施工:** 采用与底涂配套的双组分彩色树脂面涂。同样精确混合搅拌均匀。在底涂完全固化后,及时将混合好的面涂材料倾倒于基面上,使用专用齿形镘刀或摊铺机控制厚度(通常1.5-3mm),均匀刮涂。此工序需连续作业,确保施工段内材料反应状态一致。 * **彩色陶瓷颗粒撒布:** 在粘结层(面涂)初凝前(手指轻触微粘但不下陷),立即将经特殊煅烧处理、粒径均匀(常用1-3mm或2-4mm)、硬度高(莫氏硬度≥7)、色彩稳定的陶瓷颗粒,通过人工或机械撒布器均匀、密集地撒布于粘结层上。撒布量需足以完全覆盖粘结层,颗粒间紧密排列但互不堆叠。 **4. 颗粒固化与浮粒回收** * 让撒布好的陶瓷颗粒在粘结层上充分固化。固化时间及条件(温度、湿度)严格遵循面涂树脂材料的技术要求。 * 固化完成后,使用专业清扫设备(如扫地机、吸尘器)仔细回收未粘结牢固的浮粒,回收颗粒可经清洁处理后复用。此步骤对保障最终路面的清洁度和颗粒粘结牢固度极为关键。 **5. 质量控制要点** * **材料配比与混合:** 双组分树脂必须按指定比例精确称量,使用机械搅拌器充分混合(通常2-3分钟),保证混合均匀无死角。混合后需在适用期内用完。 * **环境条件:** 施工环境温度通常要求在5℃至3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85%。基面温度应高于露点温度3℃以上。雨雪天气及大风(≥5级)天气严禁施工。材料性能受温湿度影响显著。 * **工艺衔接:** 底涂、面涂、撒粒工序需紧密衔接,尤其要确保撒粒在粘结层处于最佳粘结状态时完成。 * **厚度与覆盖率:** 严格控制粘结层厚度和陶瓷颗粒撒布量是保证防滑性能(抗滑值BPN≥70)及耐久性的基础。可通过单位面积材料用量进行控制。 * **成品保护:** 施工后路面需设置明显警示标识,在材料完全达到规定强度前(通常养护≥24小时,视树脂类型和环境而定),禁止行人踩踏和车辆碾压。 **总结** 彩色陶瓷颗粒防滑路面的核心在于优质材料的科学应用与严谨细致的施工过程控制。其成功实施依赖于对基面条件的精准评估与处理、高性能树脂材料的正确配比与施工、高强度彩色陶瓷颗粒的均匀撒布与充分固化,以及对环境因素与工艺节点的严格把控。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是确保最终路面具备优异防滑性能、持久鲜艳色彩和良好整体效果的关键,最终实现视觉效果与功能属性的并重。
更新内容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