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型跑道是什么材料
预制型跑道是一种预先在工厂内完成生产制造,形成具有特定物理力学性能和结构形态的卷材或块状成品,运抵施工现场后直接铺设安装的跑道系统。其核心材料构成与性能特点如下:
-
核心材料构成:
- 高分子弹性体基材: 主要采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聚氨酯(PU) 或 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TPE/TPO) 作为基础材料。其中,三元乙丙橡胶因其优异的耐候性、耐臭氧性、耐热老化性、色彩稳定性以及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如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弹性)而被广泛应用。
- 功能填料: 添加诸如碳酸钙、滑石粉、炭黑、硅粉等无机填料,用于调节材料的硬度、比重、耐磨性、成本以及加工性能。部分高性能产品会添加特殊功能填料以增强特定性能。
- 添加剂:
- 交联剂/硫化剂: 对于橡胶基体系(如EPDM),需通过硫化(交联)工艺形成三维网状结构,赋予材料终的弹性、强度及永久变形等性能。聚氨酯体系则通过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的反应固化。
- 防老剂/抗氧剂/抗紫外线剂: 大量添加,确保材料在长期暴露于户外环境(紫外线、氧气、臭氧、温湿度变化)下,颜色不易褪变,物理性能保持稳定,延缓老化进程。
- 着色剂: 采用高品质、耐迁移、耐候性佳的有机或无机颜料,保证跑道面层颜色持久鲜艳。
- 加工助剂: 如增塑剂(调节硬度与加工流动性)、分散剂、润滑剂等。
-
典型结构分层(由上至下):
- 耐磨面层: 上层,通常为1.5-3mm厚。由高纯度、高比例的EPDM橡胶颗粒(或PU/TPE等)与高强度粘合剂复合制成,具有优异的耐磨性、防滑性(纹理设计)、抗污性、色牢度,并能有效抵抗钉鞋冲击。
- 弹性中间层(核心功能层): 厚度通常在6-12mm或更厚。以EPDM橡胶颗粒(或发泡PU、TPE等)为主体,混入适量填料和粘合剂,经高温高压硫化/固化成型。此层是提供跑道所需冲击吸收、垂直变形、能量回送等运动性能的关键,具备均一且恒久的弹性。
- 底层/缓冲层(视设计而定): 部分设计包含此层,通常为微孔发泡结构(如PU发泡或橡胶发泡),提供额外的缓冲吸震效果,进一步优化运动舒适性和保护性。也可能与中间层一体成型。
- 背胶层/粘接层: 预制卷材或块材的底面预先涂覆高性能聚氨酯粘合剂,用于现场与合格的基础(通常是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进行粘接。该粘合剂需具备优异的初粘力、终粘强度及耐候性。
-
核心性能特点(源于材料与工艺):
- 卓越的物理机械性能: 高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优异的撕裂强度,确保结构耐久性。
- 恒久稳定的弹性: 工厂硫化/固化工艺使材料内部结构均一稳定,弹性性能在使用寿命内衰减极小,运动性能始终如一。
- 出色的耐候性: 精选的基材(如EPDM)和足量的防老体系,赋予其极强的抗紫外线、耐臭氧、耐高低温(-40℃至+80℃性能稳定)及耐湿热老化能力,不易硬化、脆裂或软化。
- 高耐磨性与使用寿命: 致密坚韧的耐磨面层设计,配合高比例耐磨填料,显著抵抗鞋钉、器械摩擦及日常磨损。
- 优异的环保安全性: 原材料选择严格,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多环芳烃、短链氯化石蜡、有机溶剂残留等)含量远低于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如GB 36246),确保施工和使用过程无毒无害,符合环保要求。
- 均匀一致的性能表现: 工厂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消除了现场施工中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温湿度)对材料配比、混合、摊铺、固化质量的影响,确保成品在厚度、密度、回弹性等关键指标上高度均一。
- 良好的施工便捷性: 作为成品卷材/块材,现场主要进行基础处理、刮涂底涂(活化基础)、铺设粘接、滚压排气、接缝处理等工序,受天气影响相对较小,施工速度快,工艺相对简化。
-
对基础与施工的要求:
- 基础要求高: 预制型跑道对基础的平整度(3米直尺误差≤3mm)、坡度、强度(沥青砼压实度≥95%,水泥砼强度≥C25)、排水性要求极为严格。基础是跑道系统长期稳定性的根本保障。
- 专业粘接工艺: 高性能预制卷材需与同样高性能的专用单/双组分聚氨酯粘合剂配合使用。粘合剂的选择、涂布量、开放时间控制、滚压排气工艺都直接影响粘接的牢固性和耐久性,避免起鼓、脱层。
总结: 预制型跑道是以三元乙丙橡胶、聚氨酯或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等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为基体,通过科学的配方设计(包含功能填料和多种添加剂),在工厂内采用高温高压硫化或固化工艺预先制成的多层结构卷材或块材。其核心价值在于材料本身赋予的卓越且持久的物理机械性能、优异的耐候性、高耐磨性、均匀一致的弹性以及环保安全性。工厂预制确保了产品性能的高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优异的综合性能满足了专业竞技和大众健身运动对场地安全、舒适及长寿命的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