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跑道修补施工步骤
塑胶跑道修补施工流程规范
塑胶跑道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局部损坏,如表面磨损、开裂、起泡或边缘脱层等问题。规范的修补施工是恢复其使用性能和安全性的关键。以下为专业施工步骤:
第一步:现场评估与准备
- 损伤勘测:细致检查待修补区域范围、深度及成因(如基层问题或材料老化),明确修补方案。
- 场地清洁:彻底清除修补区及周边杂物、灰尘、油污及松脱颗粒。对起泡或脱层区域,需沿损伤边缘切出整齐几何形状(通常为圆形或矩形),完全清除失效材料层直至稳固基础。
- 基面处理:使用专业工具(如打磨机、钢刷)对切口侧壁及基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增大新料粘接面。处理完成后再次清除粉尘,确保基面洁净干燥。
第二步:底涂处理
- 在洁净基面上均匀涂刷专用聚氨酯底涂胶粘剂。涂覆应薄而均匀,确保渗透入基面微孔,为修补材料提供牢固的粘结基础。
- 底涂需充分渗透、表干至不粘手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
第三步:修补材料准备
- 材料混合:严格依据材料供应商提供的配比,准确称量聚氨酯胶水(A组分)与橡胶颗粒/EPDM颗粒(B组分)。
- 搅拌工艺:使用机械搅拌设备充分混合至色泽均匀、无结块。控制搅拌时间,防止过快固化。混合料需在规定操作时限内使用完毕。
第四步:分层修补施工
- 底层回填:将混合料填入待修区域,采取分层摊铺方式。首层需略低于原跑道面,确保材料充分填充,尤其注重边角部位压实,避免空鼓。
- 面层施工:待底层固化后(通常需数小时),视面层系统需求:
- 透气型/混合型:在修补区表面均匀喷涂或刮涂一层与底层同体系的聚氨酯面层浆料(含细颗粒)。
- 复合型/全塑型:摊铺一层聚氨酯浆料(含细颗粒和填料),按原面层厚度要求找平。
- 平整与连接: 精细刮平修补面层,确保其与原跑道面平滑过渡。特别注意新旧材料接缝处的密实处理。
第五步:固化养护
- 修补完成后,设立清晰醒目的隔离警示,严禁任何人员或设备进入。
- 提供充足固化时间(通常不少于24-48小时,具体依据材料说明及环境温湿度调整)。此期间应避免水浸、暴晒或极端温湿度影响。
- 待材料完全固化、达到预期强度后,方可移去隔离设施恢复使用。
总结 规范的塑胶跑道修补施工作业涵盖精确的损伤评估、彻底的基面清洁与处理、精准的材料配比与搅拌、分层摊铺修补材料并确保新旧面层平滑衔接,以及必要的后期隔离养护。严格遵循此流程是恢复跑道功能性、安全性与美观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