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跑道施工视频教程
塑胶跑道施工流程要点概述
塑胶跑道的终性能表现,高度依赖于系统化、标准化的施工过程。一套清晰、专业的视频教程,能直观展现施工的关键步骤与技术细节。以下是基于标准化流程的核心环节:
一、 基础精细处理
- 平整度控制: 使用专业仪器检测基础(多为水泥砼或沥青砼)平整度,确保符合规范要求(通常3米直尺内高低差≤3mm)。对局部高点进行打磨,对低洼处使用专用修补材料填补。
- 清洁与干燥: 彻底清除基础表面的灰尘、油污、松散颗粒及任何可能影响粘结的杂质。基础含水率需严格控制(通常要求≤8%),必要时进行晾晒或烘干处理。
- 强度与缺陷检查: 确认基础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水泥砼强度≥C25,沥青砼密实无轮迹)。检查裂缝、空鼓等缺陷,并按规范进行修补处理。
- 防水层处理(必要时): 根据场地基础情况,可能需要涂刷专用防水底涂,增强粘结并阻隔地下水汽上涌。
二、 材料准备与混合
- 环境监控: 密切注意施工时的温度和空气湿度。避免在气温过低(如<5℃)、过高(如>35℃)或湿度过大(如>85%RH)、雨天施工。材料存储需符合条件。
- 材料配比: 严格按照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说明书进行精确计量。聚氨酯胶水(A/B组分)的比例、胶水与EPDM颗粒(或PU颗粒)的比例至关重要,使用电子秤称量。
- 混合搅拌: 使用强制式搅拌机充分搅拌胶水(A/B组分混合),确保混合均匀、颜色一致。加入颗粒后,在规定时间内(开放时间)充分搅拌,确保颗粒被胶水完全包裹并均匀分布。
三、 摊铺与塑形
- 底层摊铺(透气型/复合型): 使用专业摊铺机进行机械摊铺,设定好摊铺厚度(通常为9-11mm)。摊铺速度需均匀,保障厚度一致性和平整度。摊铺后及时检查厚度(误差控制在±1mm内)。
- 面层喷涂/撒播(混合型/复合型/透气型):
- 喷涂: 使用专业喷浆机将掺有细颗粒的胶浆均匀喷涂在底层上,通常需交叉喷涂两遍以上以达到均匀覆盖和厚度要求。
- 撒播: 在底层未固化前,将彩色EPDM颗粒均匀撒播于表面,保证颗粒嵌入牢固、分布均匀。
- 平整与压实: 摊铺后立即使用带加热功能的专业抹平机进行抹平收光,消除刮痕和接口。对于透气型跑道,可能需要专用碾压设备进行适度压实。
四、 精细划线
- 测量定位: 严格按照国际田联(IAAF)或国家标准GB/T 14833-2020要求,使用高精度经纬仪、钢尺等进行测量放线,精确定位各跑道线、点位。
- 划线施工: 使用专业划线机(配合模板)和符合标准的聚氨酯跑道划线漆进行涂刷。线条边缘需清晰锐利、宽度一致(通常5cm),漆膜饱满无毛刺、无断裂。
五、 固化养护
- 静置保护: 施工完成后设置明显警示标识,禁止一切人员、车辆进入。让跑道在适宜环境条件下自然固化。
- 固化时间: 不同材料、厚度及环境温湿度下固化时间不同(通常需3至7天以上才能初步固化)。必须确保完全固化后方可投入使用。
总结 成功的塑胶跑道施工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从基础处理到材料配比、从摊铺塑形到精确划线,再到后的充分养护,每一步都需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和专业要求执行。清晰、规范的视频教程有助于施工人员理解并掌握这些关键步骤的操作要点与标准,为终呈现一个安全、耐用、性能优异的塑胶跑道运动面层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