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场翻新施工工序
篮球场翻新施工专业工序
篮球场经过长期使用,面层会出现磨损、老化、开裂、色彩暗淡等问题,不仅影响运动表现,更存在安全隐患。系统的翻新施工是恢复其功能性与安全性的必要途径。一套规范、严谨的施工工序是保障翻新质量的核心。以下是篮球场翻新施工的关键步骤:
-
场地评估与基层预处理:
- 现场勘察: 详细检查原场地面层损坏情况(开裂、起皮、粉化程度)、基础沉降、排水状况及伸缩缝状态,精准确定处理方案。
- 旧面层清除: 采用专业机械(如研磨机、铣刨机)或人工方式,彻底清除原失效的面层材料(如丙烯酸、PU、硅PU面层)及残留污渍、油渍。目标是露出坚实、粗糙、洁净的混凝土或沥青基础。
- 基层清洁与修补:
- 高压冲洗/清扫: 彻底清除研磨产生的粉尘、碎屑及其他松散物。
- 缺陷修补: 对基础存在的裂缝(采用专用弹性填缝胶灌注)、凹坑、局部空鼓、松散部位进行精细修补(使用高强度修补砂浆)。确保所有修补材料与基础粘结牢固,表面平整。
- 伸缩缝处理: 清理原有伸缩缝,使用专业填缝材料(如聚氨酯密封胶)进行填充,确保其弹性功能,并在面层施工时正确覆盖处理。
- 基础打磨/拉毛: 对坚实的整体基础表面进行适度打磨或拉毛处理,增加新涂层的附着力接触面。处理后需再次彻底清洁。
-
界面增强处理:
- 在清洁干燥的基层上,滚涂或喷涂一层专用界面增强剂(底涂)。此步骤能有效渗透基础,封闭毛细孔,显著提升基础与后续涂层间的粘结力,防止脱层。
-
弹性缓冲层施工(依选材而定):
- 若设计方案包含弹性缓冲层(如用于硅PU、PU体系或部分厚型丙烯酸体系):
- 材料配比: 严格按照材料供应商技术要求进行精确配比混合。
- 摊铺与找平: 将混合均匀的材料倾倒在基面上,使用专业镘刀或刮耙摊铺至设计厚度,确保厚度均匀一致,表面平整。
- 平整度控制: 需使用靠尺等工具实时监测平整度,局部低洼处需及时补料刮平。
- 固化养护: 给予充分时间静置固化,期间需严格防尘、防雨、防踩踏。施工环境温度及湿度须符合材料固化要求。
- 若设计方案包含弹性缓冲层(如用于硅PU、PU体系或部分厚型丙烯酸体系):
-
加强层(找平层)施工(丙烯酸体系常见):
- 对于丙烯酸面层系统:
- 材料混合: 将丙烯酸加强层材料(粗颗粒石英砂混合丙烯酸乳液)按比例充分搅拌。
- 批刮: 使用专业镘刀将混合料在基面上批刮1-2遍。此层主要作用是填补基础微小不平整,提供整体均匀性,为面层创造平整基础。
- 养护与打磨: 完全固化后,进行细部打磨修整,清除颗粒凸起,确保表面整体平滑,然后彻底清洁。
- 对于丙烯酸面层系统:
-
纹理层(耐磨层)施工:
- 材料混合: 将丙烯酸纹理层材料(细颗粒石英砂混合丙烯酸乳液)按比例充分搅拌。
- 批刮/喷涂: 采用批刮或喷涂方式施工1-2遍。此层提供场地所需的关键摩擦系数(防滑性)和优异的耐磨性能,形成最终表面的主要质感。
- 平整度控制: 施工过程需持续监控整体平整度。
-
面层(色彩层)施工:
- 材料准备: 将丙烯酸面漆(纯丙烯酸色浆)按设计要求色调调配均匀。
- 滚涂/喷涂: 通常施工2遍。第一遍均匀覆盖纹理层,形成基础色;第二遍则进一步增强色彩饱和度、均匀度和整体美观度。每遍施工间隔需确保前一遍涂层表干。
- 环境控制: 此阶段对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空气洁净度)要求极高,避免在不良条件下施工导致表面缺陷(如气泡、橘皮、缩孔)。
-
界线划定:
- 精确定位: 严格依据国际篮联(FIBA)或客户确认的标准尺寸图纸,使用专业测量仪器(经纬仪、钢卷尺)进行精准放样定位。
- 贴覆胶带: 使用专用划线胶带沿放样线精确贴覆,确保线条平直、转角锐利、宽度一致。
- 界线漆施工: 滚涂或喷涂2遍专业丙烯酸界线漆,确保色泽饱满均匀,完全覆盖胶带边缘。
- 胶带移除: 在界线漆表干后、未实干前,及时、小心地移除划线胶带,保证线条边缘整齐、锐利、无毛刺。
-
最终检测与养护:
- 全面检查: 施工完成后,对场地整体进行目视及仪器检查(如平整度测试),核实颜色均匀性、线条精准度,确保无施工瑕疵。
- 封闭养护: 场地需封闭管理,在面层涂料完全固化达到设计强度前(通常建议至少5-7天,具体依据材料说明和环境条件),禁止任何人员进入或堆放物品。设置醒目标识提示。
总结 篮球场翻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质量依赖于对每一个施工细节的精准把控。从彻底的基层预处理、界面增强,到多层(弹性层、加强层、纹理层、面层)材料的规范施工,再到精确的划线定位及严格的后期养护,环环相扣的标准化操作流程是确保翻新后场地具备优异运动性能、长久耐用性和安全舒适性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