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pu球场翻新施工方案
硅PU球场翻新施工技术方案
硅PU球场因其优异的运动性能、耐久性和环保特性,已成为广泛应用的运动场地材料。当现有硅PU面层出现磨损、老化、开裂或失去原有性能时,科学的翻新施工是恢复其功能的关键。本方案基于标准施工工艺,详述核心流程与质量控制要点。
一、 现场勘察与基础评估
- 原面层状况诊断: 全面检查旧硅PU面层的破损程度(粉化、开裂、脱层、起鼓)、颜色褪变、弹性损失、积水区域等,记录具体位置与面积。
- 基础结构检测: 重点评估混凝土基础的完整性:
- 检查裂缝(宽度、深度、是否活跃)、空鼓区域。
- 测试基础强度与密实度是否满足要求。
- 核查排水坡度(≥5‰)与场地平整度(3米直尺误差≤3mm),标识低洼积水点。
- 问题成因分析: 结合勘察结果,判断老化原因(紫外线、使用强度、基础沉降、原施工瑕疵、排水不畅等),针对性制定处理方案。
二、 旧地面处理(核心环节)
- 整体打磨: 使用专业地坪研磨机配金刚石磨片,彻底清除旧硅PU面层及残留粘接层。关键要求:
- 打磨深度需暴露混凝土基础坚实骨料面(露骨率50%-70%),确保新旧材料粘接界面洁净、粗糙。
- 完全清除油污、霉斑、浮尘、松动物。
- 打磨产生的粉尘需彻底清扫干净(建议吸尘处理)。
- 局部缺陷修复:
- 裂缝处理: 对宽度≥2mm的裂缝,沿缝开V型槽(宽20-30mm,深15-25mm),清理后灌注专用硅PU弹性填缝材料至饱满。
- 空鼓处理: 凿除空鼓区域至坚实基面,清理后采用高强度修补砂浆找平。
- 低洼找平: 对凹陷积水区域,用硅PU专用找平材料修补至设计坡度要求。
- 清洁封底:
- 机械打磨后,采用强力工业吸尘器或无油空压机彻底清除界面微尘。
- 涂刷专用底涂剂: 均匀滚涂渗透型硅PU专用底涂剂于基础表面,要求涂刷均匀、无漏涂、无积液。底涂能有效增强层间附着力并封闭基础毛细孔。
三、 硅PU弹性层施工
- 材料配比混合: 严格按生产商指定比例(通常为A:B=10:1)精确称量弹性层(硅PU中涂)主剂与固化剂,使用电动搅拌器充分搅拌(≥3分钟)至色泽均匀、无结块杂质。
- 分层批刮: 采用专业镘刀分多遍施工。
- 第一遍: 薄刮打底,增强与基础及底涂的结合。
- 后续遍数: 根据设计厚度(通常3-4mm)要求,逐层批刮。每层需在前一层充分固化(一般>4小时,视环境温湿度调整)且表面干燥无粘性后进行。
- 平整度控制: 批刮时需随时检测厚度与平整度,3米直尺检测高差控制在≤3mm内。特别注意边角及接缝处处理。
- 排水保障: 严格按设计坡度施工,确保排水顺畅无积水。
- 表面纹理处理: 最后一遍弹性层批刮完成后,在其固化前(指触微粘但不转移时),使用专用拉毛滚筒或镘刀进行均匀纹理处理,增强与面层的粘结力。
四、 硅PU面层(防滑耐磨层)施工
- 面层材料准备: 按比例精确称量面漆主剂、固化剂及配套防滑粉(如使用),充分搅拌至均匀。
- 分道滚涂:
- 第一道: 均匀滚涂,形成连续膜层,充分覆盖弹性层纹理。
- 第二道(关键): 在第一道表干后(通常约1-2小时),及时滚涂第二道。滚涂第二道的同时,均匀、适量播撒配套的耐磨防滑细砂(粒径通常80-120目)。撒砂要求分布均匀、无堆积、无漏撒。撒砂量根据产品要求及防滑需求控制。
- 固化: 施工完成后,确保场地有足够养护时间(通常≥24小时)供面层完全交联固化,达到可使用强度。期间严格防水、防尘、防踩踏。
五、 划线
- 精准放样: 严格按国际或甲方认可的标准场地尺寸图纸进行测量放样,确保线条位置、宽度精确无误。
- 贴胶带/涂刷: 采用专用划线胶带或模具辅助定位。
- 施工划线漆: 使用与面层配套的专用硅PU划线漆,均匀涂刷1-2道,确保色泽饱满、边缘锐利、厚度均匀。
- 去除辅助物: 待划线漆表干后及时去除胶带或模具,避免破坏漆膜。
六、 场地清洁与验收
- 全面清洁: 清除施工过程中的防护材料、胶带残留物、撒砂余料及其他杂物。
- 检查项目:
- 观感: 表面色泽均匀一致,无气泡、无脱层、无裂痕、无凹凸、无污渍。
- 性能: 触感干爽不粘手,防滑性能达标(如按GB/T 22517.6标准测试,湿态静摩擦系数≥0.5)。
- 平整度: 3米直尺测量,高差≤3mm。
- 排水: 无明显积水区域(自然排水或雨后30分钟内无直径>3m、深度>3mm积水)。
- 划线: 线条清晰、顺直、宽窄一致,颜色符合标准。
总结 硅PU球场翻新施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核心在于严谨的旧基面评估与处理、精确的材料配比与工艺控制、科学的施工组织与严格的质量验收。通过标准化的处理流程(打磨、修补、清洁)、规范的弹性层批刮与纹理处理、精确的面层撒砂控制以及专业的划线操作,可有效恢复场地的运动性能与使用寿命,保障运动员的安全与舒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