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篮球场基层做法

内容分类: 篮球场 / 内容编号: 623

室外篮球场基层做法
  1. 地基准备与压实

    • 场地清理与开挖: 彻底清除场地内植被、腐殖土、杂物及不稳定土层。开挖深度需满足设计要求(通常不低于500mm,需考虑冻土层深度及荷载要求),确保到达持力层。
    • 地基处理: 对软弱地基进行换填(如级配碎石)或加固处理。分层回填(每层虚铺厚度≤300mm),采用重型压路机或振动压实设备进行密实度检测(压实度≥93%)。
    • 场地平整与找坡: 精细整平地基表面,采用激光平地仪等设备控制场地标高,确保形成朝向预设排水口的整体坡度(推荐0.8%-1.0%)。
  2. 稳定层施工

    • 材料选择: 优选级配碎石或水稳碎石(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碎石粒径应符合级配曲线要求,含泥量低。
    • 摊铺与压实: 分层摊铺稳定层材料(每层压实厚度≤200mm)。精确控制虚铺系数,均匀摊铺后立即进行碾压。采用静压与振压结合的方式,达到规定的密实度(通常≥97%)。
    • 平整度与坡度控制: 施工中全程监测标高与坡度,确保基层顶面平整度(3米直尺检测间隙≤5mm)及排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3. 排水系统设置

    • 暗沟/盲沟: 依据水文地质条件与设计图纸,在稳定层底部或周边设置碎石盲沟或排水暗管(如PVC穿孔管),用透水土工布包裹。盲沟按设计坡度(≥0.5%)铺设,汇集水流至集水井或市政管网。
    • 面层排水: 基础结构层(稳定层及混凝土层)形成的整体坡度是实现面层有效排水的根本保障。
  4. 混凝土基层(关键承重层)

    • 材料要求: 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5的商品混凝土(抗冻融要求高地区推荐C30),抗冻等级需满足当地气候要求(如F150)。严格控制水灰比(≤0.5)及坍落度(推荐70-90mm)。
    • 模板支设: 牢固安装边模(通常为槽钢),确保顶面标高精确,预留伸缩缝位置。
    • 摊铺与振捣: 采用机械或人工摊铺,避免离析。及时使用插入式及平板振动器充分振捣密实,消除气泡。
    • 表面处理: 使用激光整平机或人工刮尺精确控制平整度(3米直尺检测间隙≤3mm)。在初凝阶段进行机械磨光或人工二次抹面收光,提升表层密实度与耐磨性。
    • 伸缩缝切割: 混凝土终凝后(强度达设计值25%-30%),按设计要求(通常间距4-6米,设置于场地中线及周边)切割伸缩缝(缝宽5-8mm,深度≈1/3板厚),填充优质弹性密封胶(如聚氨酯)防止杂质侵入。
    • 养护: 浇筑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或湿土工布保湿,并定期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持续湿润至少7天,防止塑性收缩裂缝。
  5. 缓冲层(弹性层)

    • 应用场景: 专业比赛场地或对运动性能要求高的场所,常在混凝土基层上涂覆改性丙烯酸弹性缓冲层。
    • 基层处理: 确保混凝土基层坚固、洁净、干燥(含水率≤8%)、无油污浮灰。需进行酸洗或打磨处理,提升附着力。
    • 材料施工: 按厂家技术规范精确配比,机械搅拌。采用专业刮耙分层均匀批刮(通常2-3层),严格控制单层厚度及总厚度(通常2-5mm),形成均匀、具有设计反弹值的弹性层。
  6. 面层处理与粘接

    • 表面处理: 在较终面层材料(如丙烯酸涂料)施工前,对混凝土或缓冲层表面进行彻底清洁,填补微小孔洞,打磨去除浮浆毛刺,确保无尘无污染。
    • 底涂: 涂布专用界面剂或渗透型底漆,增强面层与基层的化学粘接力及物理渗透锚固作用。

总结 室外篮球场基层结构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其质量取决于地基处理的可靠性、稳定层的均匀压实度、混凝土层的精确施工(强度、平整度、切缝、养护)、排水系统的有效排布以及各结构层间的规范衔接。严格遵循技术规程,控制关键工序的质量,是建设满足高标准运动场地使用需求之基础的关键所在。

下一篇编辑返回列表

请检查内容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