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跑道在长期使用后难免出现磨损、开裂、脱层、粉化、鼓包、褪色等问题。进行科学规范的修补翻新是恢复其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以下为专业处理的详细步骤:
-
全面勘察与评估:
- 现场勘察: 仔细检查跑道整体状况,详细记录所有损坏区域的类型(裂缝、脱层、粉化、鼓包、污染等)、位置、面积和程度(如裂缝宽度、长度、深度)。
- 损坏原因分析: 初步判断损坏原因(如基础沉降、排水不畅、使用强度过大、材料老化、施工遗留问题等),为后续处理方案提供依据。
- 基层附着力测试: 在关键区域(特别是脱层、鼓包处)对现有面层与基层进行附着力测试(如划格法),评估剥离强度和粘接状况。
- 污染检测: 检查是否存在油污、化学品污染或其他异物污染,确定污染源及污染深度。
- 方案制定: 根据勘察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修补翻新方案,包括损坏区域处理方式、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
-
基层处理(关键步骤):
- 边界切割: 使用专业工具(如混凝土切割机、角磨机配切割片),沿损坏区域(裂缝、脱层、鼓包)边缘进行整齐切割,切割深度应达到稳定、无松动的基层(通常需穿透损坏的面层直至结构层),切割边缘应垂直、整齐,形成规则的几何形状(如矩形、圆形)。
- 清除损坏层: 彻底清除切割范围内的所有松动、粉化、起鼓、脱层的旧面层材料及任何松散碎屑。对于较深裂缝,需适当扩缝清理杂物。
- 基础打磨与清洁: 对切割区域内的暴露基层(原跑道底层或水泥/沥青基础)进行打磨处理(如使用抛丸机、打磨机),去除浮浆、灰尘、油污、杂质,形成粗糙、干净、坚实的粘接界面。打磨范围需超出切割边界一定距离(例如5-10厘米)。
- 精细清洁: 使用高压吹风机或工业吸尘器彻底清除所有打磨产生的灰尘和碎屑,确保基层表面洁净无尘、无油污、无水分。必要时可使用专用清洁剂清洗污染区域并彻底干燥。
- 基础缺陷修复: 若基础(水泥或沥青)本身存在裂缝、坑洞或不平整,需使用相应的基础修补材料(如水泥砂浆、沥青冷补料)进行填充找平处理,确保基础稳固平整。
-
涂刷界面处理剂:
- 在处理干净并完全干燥的基层表面,均匀涂刷一层专用的塑胶跑道界面处理剂。此步骤至关重要,它能有效增强新旧材料之间的粘接力,防止脱层。
- 界面剂需严格按照材料说明书要求使用,涂刷均匀,无遗漏,无积液,待其充分渗透干燥(达到指触不粘手状态)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
弹性层修补:
- 材料准备: 按选定修补材料(通常为双组份聚氨酯弹性体,颜色需尽量接近原跑道色)的产品说明要求,精确称量主剂(A组分)与固化剂(B组分)。
- 充分搅拌: 使用机械搅拌器或电动搅拌钻头,在干净容器内将A、B组分充分混合搅拌至少2-3分钟,确保颜色、质地均匀一致,无任何色差和未混合颗粒。搅拌时注意避免引入过多气泡。
- 修补施工:
- 填充/批刮: 将混合好的弹性体材料倒入或批刮至待修补区域。对于较深坑洞,可分多次批刮,每次批刮厚度不宜过厚(通常每层≤3mm),待前一层表干后再批刮下一层。需确保填充饱满,修补面略高于周边完好面层(预留打磨余量)。
- 平整度控制: 使用刮刀或刮板仔细刮平修补表面,确保与周边完好面层过渡平顺。特别注意边缘接缝处的处理,使其平滑结合。
- 接合面处理: 修补材料应与切割边缘的完好旧面层紧密结合,必要时可在旧面层切割立面也薄涂一层新混合料增强粘接。
-
打磨找平:
- 待弹性层修补材料完全固化后(具体时间视材料及环境温湿度而定,通常需24小时以上),使用打磨机(配砂纸或磨盘)对修补区域进行精细打磨。
- 打磨目标是将修补面打磨至与周围原有完好面层完全平整一致、平滑过渡。需仔细操作,避免损伤周边原有面层。
-
面层喷涂:
- 表面清洁: 再次彻底清洁修补区域及周边一定范围(通常需超出修补区域边界60-100厘米以上),清除打磨产生的所有粉尘碎屑,确保表面绝对洁净干燥。
- 材料准备: 按产品说明精确配比并高速搅拌均匀双组分聚氨酯面漆(通常为SPU或PU喷面料)与耐磨彩色颗粒(EPDM或PU颗粒)。颜色需调配至与原跑道面层颜色一致。
- 喷涂施工:
- 使用专业无气喷涂设备。
- 在修补区域及其周边足够大的过渡区域内,均匀喷涂1-2层面层材料(视修补情况及要求效果而定)。
- 采用十字交叉喷涂法,确保涂层均匀覆盖、颜色一致、纹理与原有面层协调。
- 严格控制喷涂厚度,保证耐磨颗粒均匀分布,无流挂、漏喷、色差。
- 注意与周围原面层的自然过渡融合。
-
划线:
- 待面层材料完全固化后(通常≥24小时),按原跑道设计图纸,使用专业划线漆和划线设备,恢复跑道标线。
- 确保线条尺寸精确、边缘清晰、颜色饱满、粘接牢固。
-
清理与养护:
- 场地清理: 施工完成后,彻底清理现场所有施工垃圾、材料包装物及废物,保持场地整洁。
- 成品保护: 在修补区域设置明显警示标识,防止未完全固化前被踩踏或车辆碾压。
- 自然养护: 翻新修补后的跑道需进行充分的自然养护。在材料规定的养护期内(通常≥7天,具体视材料及天气而定),避免接触明水、重物冲击、尖锐物体划伤及进行高强度使用,让材料性能达到较佳状态。
总结:
塑胶跑道修补翻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严格遵循勘察评估、基层处理、界面增强、弹性层修补、精细打磨、面层喷涂、精准划线和科学养护等步骤。每个步骤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都直接关系到修补效果与跑道的长期使用性能,专业细致的施工是保障翻新后跑道品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