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类: 其他 / 内容编号: 480
混合型跑道施工工艺涉及多个关键阶段,强调场地准备、基础处理、材料摊铺和表面精整,确保较终成品的平整度、弹性和耐久性。场地准备是首要步骤,需彻底清理场地杂物,如杂草、石块和积水,并进行精细整平,确保坡度符合排水设计要求(一般控制在0.8%以内),防止后期积水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基础层施工,通常选用稳定层如混凝土或沥青基础,厚度应控制在50-80mm,通过压实设备(如振动压路机)实现均匀密实,达到95%以上的压实度,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随后进入重点阶段——混合材料铺设。混合型跑道的中层采用改良橡胶颗粒(粒径约2-4mm)与高分子粘合剂(如聚氨酯)按特定比例(常见为1:1)混合,确保混合均匀后,用摊铺机均匀铺设在基础层上,厚度控制在8-10mm。摊铺过程中需实时监测温度和湿度(适宜温度15-25℃,湿度低于80%),避免出现气泡或分离现象。摊铺后立即进行压实,使用轻型压路机或专业辊压设备,反复碾压至表面光滑无空隙,确保材料融合度和弹性达标。
紧接着是面层施工,采用喷涂工艺均匀覆盖一层聚氨酯面漆(厚度约1-2mm),增强耐磨性和防滑性。面层固化后(固化时间约24-48小时),进行划线工序,使用专业模板和环保油墨绘制跑道线,线条宽度和间距需符合国际田径标准(如400m跑道分道线宽50mm)。较后是养护阶段,施工区域需封闭7-10天,避免外力冲击,同时定期检查表面状态,确保材料完全固化。
综上所述,混合型跑道施工工艺主要包括场地准备、基础处理、材料摊铺与压实、表面精整和养护等重点步骤,每个步骤均需严格把控质量,以保障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请检查内容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