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类: 其他 / 内容编号: 466
在运动场地建设领域,“复合型跑道”和“聚氨酯跑道”是两个经常被提及的术语,它们之间存在关联,但并非完全等同的概念。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正确选择和应用跑道类型至关重要。
聚氨酯跑道:重点材料视角
聚氨酯跑道是以聚氨酯(Polyurethane, PU)为主要成膜物质和粘接材料构成的面层系统。聚氨酯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著称:
因此,聚氨酯跑道主要强调了其面层重点材料的化学属性——聚氨酯预聚体与固化剂反应形成的弹性体。
复合型跑道:结构设计视角
复合型跑道则更侧重于跑道的结构设计理念。它通常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层合理组合构成的跑道系统。其重点在于通过不同功能层的组合,优化整体性能并实现成本效益的平衡。
复合型跑道设计的精髓在于,它可能(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确实会)在关键的功能层(尤其是面层和弹性层)使用聚氨酯作为粘接剂或主要成分。也就是说,聚氨酯材料是构建高性能复合型跑道不可或缺的重点粘接和成膜材料。但“复合型”的定义更宽泛,强调的是多层异质材料复合的结构设计,其弹性层可能较全塑型跑道更厚(因使用颗粒填充),面层则相对较薄。
两者的关系:材料与结构的交织
性能与应用
符合标准的复合型跑道(即使用了聚氨酯材料的复合结构):
安全与环保
跑道材料的环保安全至关重要。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GB 36246-2018《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中对有害物质限量(如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苯、甲苯、二甲苯、游离甲醛、可溶性重金属、短链氯化石蜡SCCPs、邻苯二甲酸酯类等)的要求是基本前提。聚氨酯原料的选择和配方设计是达到环保标准的重点步骤。
总结
复合型跑道强调的是由多层不同功能材料构成的结构设计,而聚氨酯跑道则定义了跑道面层系统的重点化学材料属性。在当前的跑道建设实践中,符合国家标准的高性能复合型跑道,其重点功能层(面层和弹性层)普遍采用聚氨酯材料体系。聚氨酯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是实现复合型跑道弹性、缓冲、耐久等重点功能的关键保障。因此,可以说主流的、符合标准的复合型跑道必定是基于聚氨酯材料体系构建的,但“复合型”更侧重结构分层,“聚氨酯”更侧重重点材料。选择跑道类型时,理解其结构设计和所用重点材料的性能至关重要。
请检查内容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