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类: 塑胶跑道 / 内容编号: 281
塑胶跑道在使用多年后,常出现面层磨损、基础沉降、局部起泡或脱层等问题。复合型塑胶跑道作为主流类型,其改造工程需遵循严谨的工艺流程与技术规范,以恢复运动性能并延长使用寿命。
重点改造流程:
现状评估与基础处理:
界面层涂布: 在清洁干燥的基础表面,均匀涂刷专用界面剂,增强新旧材料间的粘结力。
底层摊铺: 选用高品质聚氨酯粘合剂与规定粒径的环保橡胶颗粒,按精确配比混合。使用专业摊铺设备铺设底层,严格把控厚度(常为8-10mm)与平整度,确保摊铺均匀、密实无空鼓。固化时间需符合材料特性要求。
防渗层施工(若需): 在底层固化后,视设计及场地需求,可选择加铺一层薄型防渗层,进一步提升结构稳定性和防水性能。
面层喷涂: 采用双组分聚氨酯面层材料,混合特定粒径、色牢度高的EPDM颗粒,使用高压无气喷涂设备进行多遍喷涂。需严格控制喷涂角度、距离、遍数及厚度(通常总厚度2-3mm),保证色彩均匀、颗粒分布一致、耐磨防滑性能优异。
划线: 面层完全固化后,使用专业划线机及符合国际田联标准的耐磨划线漆,精准施划各项目标线。线条要求清晰、平直、尺寸精确、粘结牢固。
关键质量控制点:
总结 复合型塑胶跑道改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成功实施依赖于对旧场地的精准评估、旧面层与基础的妥善处理、高品质材料的科学应用以及重点工艺步骤的严格把控。严格遵守技术规范与环境要求,方能有效恢复场地性能,提升结构稳定性与运动安全性。
请检查内容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