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mm透气型塑胶跑道做法

内容分类: 塑胶跑道 / 内容编号: 252

透气型塑胶跑道因其优异的排水透气性能、适中的弹性及相对经济的造价,成为学校、社区等场地运动面层的常见选择。其结构设计允许水分迅速通过跑道层排出,有效避免积水,延长场地使用寿命并提升运动安全。以下着重阐述13mm厚度的标准透气型塑胶跑道施工重点流程与技术要点。

13mm透气型<a href=/ target=_blank>塑胶跑道</a>做法

一、 基础要求与处理

二、 材料构成

三、 施工流程

  1. 基础复测与验收: 施工前再次检测基础平整度、坡度、强度及含水率(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法验证),确认完全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
  2. 底涂处理:
    • 使用单组份聚氨酯胶水与专用稀释剂按指定比例(如1:0.5-1)搅拌均匀。
    • 使用滚筒或专用喷涂设备均匀涂刷于干燥、洁净的基础表面,形成连续、无遗漏的封闭粘结层。涂布量约为0.2-0.3 kg/m²(视基础孔隙率调整)。
    • 底涂干燥固化时间(指触不粘手)需根据环境温湿度确定,通常为数小时。
  3. 底层摊铺:
    • 将单组份聚氨酯胶水与粒径2-4mm的EPDM弹性颗粒按严格重量比(如1:6-8)投入强制式搅拌机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
    • 将混合料运输至施工区域,均匀摊铺在已固化的底涂层上。摊铺厚度应通过设定摊铺机高度或人工刮板精确控制,确保压实后达到约10mm的设计厚度。
    • 摊铺后立即使用专用压实设备(如铁磙或平板振动机)进行充分压实,确保颗粒间结合紧密、层体密实平整。压实过程是关键,直接影响弹性和稳定性。
  4. 面层喷涂:
    • 底层固化后(通常需24-48小时),进行面层喷涂施工。
    • 将A组分(聚醚多元醇混合物)与B组分(异氰酸酯预聚体)按生产厂家提供的精确比例(如1:2-3)混合,并在其中加入规定比例的粒径0.5-2mm的彩色EPDM颗粒,使用高速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
    • 使用专业无气喷涂机,将混合均匀的浆料+颗粒按十字交叉法均匀喷涂在底层表面。喷涂需连续、均匀、无遗漏、无流挂。喷涂遍数通常为2-3遍,总厚度控制在约3mm左右。
    • 严格掌握每遍喷涂的间隔时间(指触干即可),保证层间结合良好。
  5. 划线:
    • 待面层材料完全固化后(通常至少养护3-7天),按国际田联(IAAF)或国家相关标准(如GB/T 14833-2020《合成材料跑道面层》)及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场地标线测量放样。
    • 使用专业划线机及符合标准的聚氨酯划线漆进行精确喷涂划线。线条应清晰、平直、饱满,宽度符合规范要求。
  6. 养护: 全部施工完成后,设置围挡,进行充分养护(建议7-14天以上)。养护期内禁止任何人员、车辆进入及堆放重物。

四、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总结 13mm厚透气型塑胶跑道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性能优劣高度依赖于合格的基础处理、严格选用的原材料、精准的配比控制以及规范细致的施工操作。从基础验收、底涂封闭、弹性颗粒层摊铺压实到面层喷涂及精准划线,每个步骤都需严格遵循专业技术标准和操作流程。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把控、厚度的监控和工艺的规范执行是保证较终成品具备良好物理机械性能、排水透气性、运动舒适性与耐久性的重点要素。

下一篇编辑返回列表

请检查内容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