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类: 塑胶跑道 / 内容编号: 125
塑胶跑道作为学校及体育场馆的基础设施,其安全性与环保性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8年发布《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GB 36246-2018),全面替代原GB/T 14833-2011标准,对塑胶跑道材料提出了更科学、更严格的技术规范。
物理机械性能的精细化管控
新国标针对不同使用场景(如田径跑道、球类场地)细分性能指标。以冲击吸收为例,标准要求田径跑道冲击吸收值需处于35%-50%区间,显著高于旧标25%的底线要求,有效降低运动损伤风险。垂直变形指标调整为0.6-2.5mm,结合抗滑值(≥0.5)的协同控制,在保障运动表现的同时提升防滑安全性。耐久性测试采用10万次往复碾压实验,通过拉伸强度保留率(≥95%)和断裂伸长率保留率(≥90%)双重验证材料抗老化能力。
有害物质限量的系统性升级
化学安全管控形成“3+1”体系:
检测方法同步优化,如气味评定采用标准化嗅辨法(等级≤3级),模拟人体实际接触状态建立皮肤接触迁移测试模型。
施工过程的全链条监管要求
标准首次明确“现场见证取样”原则:
环保性能的前瞻性设计
除常规污染物控制外,创新引入:
总结
GB 36246-2018通过建立物理性能场景化分级、化学限值精细化管控、施工过程可追溯化验证的三维标准框架,显著提升了塑胶跑道产品的安全阈值与环保等级,为校园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依据。
请检查内容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