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类: 塑胶跑道 / 内容编号: 123
塑胶跑道作为校园及公共运动场地的重要设施,其安全性与运动保护性能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国家标准GB/T 22517.6-2020《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 第6部分:田径场地》和GB 36246-2018《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对跑道面层的关键物理性能,特别是冲击吸收(或冲击衰减)性能,制定了科学严谨的规范要求,为使用者筑起一道重要的安全屏障。
标准的重点价值:安全至上
冲击吸收性能直接关系到运动者在高速奔跑、起跳落地时,足部、腿部乃至全身关节所受冲击力的缓冲效果。新国标将此项指标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根本目的在于较大限度降低运动损伤风险,尤其是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学生而言。优异的冲击吸收能力能有效分散冲击能量,减少关节劳损和急性损伤的发生概率。
严苛的测试方法与量化指标
新国标对冲击吸收的测试方法与合格阈值作出了明确规定:
与冲击吸收密切相关的其他物理性能
除了冲击吸收本身,新国标还规定了多项与其密切相关的物理性能指标,共同构成跑道的综合安全与耐用体系:
环保安全是性能的基础与保障
GB 36246-2018作为专门针对中小学场地的强制性标准,在环保安全方面设立了极其严格的门槛。对有害物质(如可溶性重金属、邻苯类增塑剂、多环芳烃、短链氯化石蜡)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和气味等均有明确限量。环保达标是跑道安全使用的先决条件。劣质有害的材料不仅直接危害健康,其物理性能(包括冲击吸收)也往往难以持久达标。
实现达标的关键: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符合新国标要求的冲击吸收性能,依赖于从原材料选择到施工工艺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
总结
新国标对塑胶跑道冲击吸收性能的强制规范,体现了对使用者运动安全的高度重视。通过科学的测试方法、明确的量化指标(35%-50%的冲击衰减率)、严格的环保要求以及与其他物理性能的协同保障,为塑胶跑道的安全合格奠定了技术基础。确保跑道满足冲击吸收等新国标要求,是保障运动者,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安全、健康、有效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前提。
请检查内容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