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内容
当前分类:
其他
问题:
内容:
## 复合型跑道施工工艺简述 复合型跑道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弹性、耐用、色彩稳定性)成为常见选择,其施工工艺是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以下简述主要流程及要点: 1. **基础处理与验收:** * **基础要求:** 通常为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基础。基础需坚实平整、密实度高、强度达标(水泥混凝土C25以上,沥青混凝土压实度≥95%)、表面清洁、排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通常0.3%-0.5%)。 * **检查与修补:** 彻底检查基础,清除油污、杂物、浮浆。对裂缝、蜂窝麻面、边角缺损等问题严格按照规范修补找平。 * **干燥与含水率:** 基础必须充分干燥,含水率达标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通常要求≤5%)。 2. **防水底涂(必要时):** * 在水泥基础或含水率稍高区域,需涂刷专用防水底涂,增强层间粘结力并隔绝地下水汽上升。 3. **弹性底层铺设:** * **材料混合:** 将单组分(或双组分)聚氨酯粘合剂与规定粒径的黑色橡胶颗粒按精确配比投入专用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 * **摊铺:** 使用专业摊铺机将混合料按设计厚度(通常8-10mm或根据设计)均匀摊铺于基础上。严格控制摊铺速度、厚度及平整度。 * **找平与压实:** 摊铺后立即使用专用刮耙初步找平,随后用重型或轻型碾压设备进行碾压,确保密实平整无空鼓。边缘及角落部位需人工辅助处理到位。 * **固化养护:** 弹性层需充分自然固化(时间视气温湿度而定,通常24-48小时),期间严禁踩踏、淋水等干扰。固化后检查平整、密实度。 4. **防渗封底层(涂布):** * 在固化好的弹性层表面,均匀滚涂或喷涂一层薄薄的聚氨酯封底胶。其作用是封闭底层微小孔隙,为面层提供更优良的粘结界面。 5. **防滑面层铺设:** * **材料混合:** 将单组分(或双组分)聚氨酯面层胶与规定粒径、颜色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颗粒按精确配比充分搅拌混合均匀。 * **施工方式:** * **喷涂(主流):** 使用专业高压喷涂设备,将混合好的面层浆料均匀喷涂于封底层上。严格控制喷枪角度、速度、喷涂遍数(通常2-3遍),确保厚度均匀(通常2-3mm)、颜色一致、颗粒分布均匀无结团。 * **刮涂/镘涂(特殊要求时):** 使用齿形镘刀等工具进行刮涂,对工艺控制要求更高。 * **固化养护:** 面层同样需要充分的自然固化养护时间(通常24小时以上),确保达到预期物理性能。 6. **划线:** * 待面层完全固化后,按国际田联(或设计)标准精确测量定位,使用专业划线机及耐候性优异的聚氨酯划线漆进行标线施工。线条要求平直、清晰、宽度一致、粘接牢固。 7. **清洁与最终验收:** * 彻底清理场地内施工残留物。 * **固化期:** 整个场地施工完毕后,需有足够的总固化期(通常建议7-14天或以上,视具体材料及环境而定)后方可投入使用。 * **最终检测:** 依据相关标准对成品跑道的厚度、平整度、坡度、颜色、划线尺寸以及物理性能(如冲击吸收、垂直变形、拉伸强度、阻燃性等)进行检测。 复合型跑道施工是一个精细的系统工程,其质量关键在于:严格的基础处理与验收、精确的材料配比与搅拌、规范的弹性层摊铺与压实、均匀的面层铺设(尤以喷涂工艺为要点)、精准的划线以及充分的固化养护时间。每一环节均需遵循工艺规范并细致操作,方能最终达成符合设计要求的优质跑道面层。
更新内容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