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改色套什么定额
沥青路面改色工程的定额套用分析
沥青路面改色作为一种提升道路景观、改善区域环境的功能性技术措施,其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依赖于精确的定额套用。该工艺的重点在于在原有黑色沥青路面上,通过专业涂装系统(通常包含底层处理、着色层、耐磨保护层等)实现路面色彩的转变与功能的增强。由于其工艺的特殊性,在套用定额时需要结合具体施工工艺和地区定额体系进行精细化分析,不能简单等同于传统的沥青路面铺设或常规道路标线施工。
定额套用的关键难点与解决思路
沥青路面改色工程在现行定额体系中通常没有完全对应的独立子目,主要原因在于:
- 工艺独特性:它融合了基面处理、功能性涂层施工(着色、防滑、保护)等多道精细化工序,区别于普通路面摊铺的一次成型。
- 材料专业性:使用的是专门的路面改色涂料(如双组份、水性或溶剂型丙烯酸聚氨酯等),其材料性质、施工要求、单位消耗量与普通道路沥青或标线涂料区别显著。
- 功能复合性:除了改变颜色,常兼具提高防滑性(通过骨料)、增强耐候性、延长路面寿命等附加功能。
因此,套用定额的关键在于分解施工工序,寻找较接近或可参照的定额子目进行组合与合理调整。常见的套用方法如下:
-
新建彩色沥青路面(仅适用于新建项目):
- 如果项目是在新建道路时直接铺设彩色沥青混凝土面层,则优先套用本地区定额中“道路工程”章节下的“沥青混凝土面层”相关子目(如“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等)。
- 重点调整:将定额中的普通沥青或改性沥青材料单价替换为彩色沥青胶结料的市场价格,并根据彩色沥青混合料的实际配合比(通常油石比略高)和彩色石料价格,调整相应的骨料费用。需注意彩色沥青施工温度控制更严格带来的工效微调。此方法适用于整体铺设彩色沥青层,不适用于旧黑沥青改色。
-
旧沥青路面改色(更常见):
- 基面处理(清理):
- 套用“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定额”或“市政维修养护定额”中相关的“清理、清洗”子目(如“人工清理路面”、“机械冲洗路面”、“路面抛丸(喷砂)处理”等)。选择依据实际采用的清理方式(高压水冲洗、吹风机清理、抛丸/喷砂打磨等)和清理程度(普通清扫、深度清洁、拉毛处理)确定。重点考虑清理的难度系数和所需达到的基面标准(如SSPC-SP13要求)。
- 底涂施工(如需要):
- 通常可参照“防腐、保温、隔热工程”章节中的“混凝土面、砂浆面环氧底漆”或类似子目,或“楼地面工程”中“水泥砂浆找平层”结合材料换算(如果底涂是找平功能为主)。需将定额中的材料替换为实际使用的路面专用底涂材料,并按实际涂布率调整材料消耗量。
- 着色层(主涂层)施工:
- 这是较重点的部分,可考虑以下参照:
- 参照“道路标线”定额(需大幅调整):部分地区定额中“安全设施及预埋管线工程”章节的“路面标线”(如“热熔型涂料标线”、“溶剂型涂料标线”厚度约0.7-2.5mm)。需重点调整:
- 材料单价:替换为专用路面改色涂料价格。
- 材料消耗量:路面改色涂层设计厚度(通常1.0mm-3.0mm)远大于标线厚度,必须根据设计厚度、材料密度和损耗率重新计算每平方米材料用量,大幅增加定额材料消耗量。
- 人工、机械消耗量:大面积刮涂、喷涂的工效与划标线不同,需考虑采用大型喷涂设备、刮耙等工具的效率,人工消耗通常高于标线施工。可能需要按实际工效调整人工和机械台班。
- 参照“防腐涂料”或“地坪漆”定额(更贴近工艺):在“防腐、保温、隔热工程”或“楼地面工程”中寻找“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聚氨酯耐磨地坪”或“乙烯基酯玻璃鳞片胶泥”(刮涂型)等子目。调整要点:
- 材料替换:使用路面改色涂料价格替换定额材料价。
- 用量调整:依据设计厚度、涂布率调整材料消耗量。
- 工效调整:室外大面积作业的工效、环境影响因素(风、温湿度)与室内地坪施工不同,需评估调整人工、机械消耗。大面积机械喷涂的工效通常高于人工刮涂。
- 参照“道路标线”定额(需大幅调整):部分地区定额中“安全设施及预埋管线工程”章节的“路面标线”(如“热熔型涂料标线”、“溶剂型涂料标线”厚度约0.7-2.5mm)。需重点调整:
- 这是较重点的部分,可考虑以下参照:
- 撒布防滑骨料(如需要):
- 可参照“道路工程”中“沥青表面处治(层铺法)”或“同步碎石封层”的撒布集料相关子目。调整骨料的规格和单价。
- 罩面保护层(耐磨层/罩光漆)施工:
- 参照方法与着色层类似,套用“防腐”或“地坪”中的耐磨清漆或罩面子目,替换材料并调整用量。
- 交通组织与养护:
- 套用“安全设施及预埋管线工程”中的“养护工程交通管制”或相关子目,根据施工期间需封闭的道路等级、车道数、时长计算费用。
- 基面处理(清理):
定额套用的重要技术考量因素
- 涂层系统设计厚度:是影响材料消耗量的重点参数,必须在施工图或技术规格书中明确各层(底涂、色涂、罩面)的干膜厚度(DFT)。定额套用调整必须以此为依据。
- 材料性能参数:涂料的密度、体积固体份(VS%)、理论涂布率等参数是计算实际材料用量的基础。
- 基面状况与处理程度:旧路面的平整度、裂缝、油污、老化程度直接影响清理、修复的工作量和材料消耗,需在定额调整中考虑难度系数。
- 施工工艺与方法:采用人工刮涂、无气喷涂还是专用摊铺设备?不同的工艺人工、机械效率区别很大。
- 施工环境与组织:室外作业受天气影响大,交通导行复杂,施工组织难度高于室内或新建道路,可能产生额外的降效费用(需按地方规定或合同约定考虑)。
- 地区定额规定:部分省市可能在市政维修定额或补充定额中有针对“路面彩色化”、“路面涂装”的专门子目或补充规定,应优先查询并遵照执行。
总结 沥青路面改色工程的定额套用关键在于深入理解其特有的涂层系统构造和施工工艺要求,不能直接套用普通路面工程或标线定额。合理的做法是依据设计明确的涂层结构、厚度和施工方法,将工程分解为基面处理、底涂(如需)、着色层、骨料撒布(如需)、罩面层等工序,在现行定额体系中分别寻找工艺较接近的子目(如道路标线、防腐工程、地坪工程、路面处治中的相关项),并重点对材料种类单价、材料消耗量(按厚度和涂布率核算)、人工与机械的工效(按施工难度和面积调整)进行科学、合理的换算与调整,同时考虑交通组织等配套措施的费用,才能精确反映其实际成本构成。
结论 沥青路面改色的定额套用是一项需要精细分析的工作,其重点在于根据具体项目的涂层系统设计和施工工艺,将工程分解为可参照的标准工序,并通过严谨的材料与工效换算,在现有定额框架内找到较合理的组合方案从而实现造价的精确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