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改色用什么工艺

内容分类: 其他 / 内容编号: 104

沥青路面因其固有的深黑色泽,在特定应用场景(如运动场地、景观步道、功能分区)中,常需要通过改色工艺赋予其更符合功能或美学需求的颜色。目前业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成熟的工艺技术:

沥青路面改色用什么工艺
  1. 水性彩色路面涂料涂装工艺:

    • 材料体系: 以高性能水性丙烯酸树脂或聚氨酯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配以精选颜料、填料及功能助剂制成。
    • 工艺特点:
      • 环保性佳: 以水为稀释剂,施工过程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极低。
      • 色彩丰富: 可根据设计需求调配多种颜色。
      • 施工便捷: 通常采用滚涂或喷涂方式施工,对设备要求相对不高。
      • 透气性良好: 形成的涂膜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不易因内部水汽积聚而起鼓剥落。
      • 适用范围: 适用于交通压力适中(如人行步道、小区道路、公园景观道、非高强度竞技运动场地等)的沥青基面。
    • 关键工序: 基面清洁与修补→专用底涂处理(增强附着力、封闭沥青析出物)→水性彩色中涂(赋予主色)→水性耐磨面涂(提升耐久性、耐候性、防滑性)。
  2. 溶剂型彩色路面涂料涂装工艺:

    • 材料体系: 基于丙烯酸、聚氨酯或环氧树脂,采用有机溶剂作为稀释剂。
    • 工艺特点:
      • 成膜性能优: 通常能形成更致密、物理机械强度(如硬度、耐磨性)更高的涂膜。
      • 渗透性较强: 对沥青基面可能存在的微小孔隙渗透性好,附着力表现往往更优。
      • 干燥较快: 溶剂挥发促使涂膜干燥速度一般快于水性体系。
      • 耐候性良好: 优质树脂体系提供较好的抗紫外线老化能力。
    • 适用范围: 对物理性能(如耐磨、耐压、耐化学品)要求更高的场所,如交通岛、小型车停车场、部分运动场地等。需严格遵守安全规范,保证通风,防范溶剂挥发带来的施工风险。
    • 关键工序: 基面彻底清洁与干燥→专用渗透底涂→溶剂型彩色中涂→溶剂型耐磨面涂(或透明罩面)。
  3. 双组分聚氨酯/环氧彩色涂层工艺:

    • 材料体系: 由主剂(树脂)与固化剂双组分构成,现场按比例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固化。
    • 工艺特点:
      • 综合性能卓越: 固化后形成交联网络结构,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冲击性、耐化学品腐蚀性和耐候性。
      • 附着力超强: 对包括沥青在内的多种基材表现出极佳的粘结力。
      • 高弹性(聚氨酯): 聚氨酯体系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能适应基材的微小变形。
      • 高硬度(环氧): 环氧体系通常硬度更高,耐压性优异。
    • 适用范围: 适用于要求极高耐久性和抗压性的场所,如主要交通道路、重型车辆区域、高频率使用的运动场地等。对混合比例、施工时限(适用期)、基面处理要求更为严格。
    • 关键工序: 基面精细处理(清洁、干燥、必要时打磨拉毛)→专用高效底涂→双组份彩色中涂(精确混合、快速施工)→双组份耐磨面涂/透明罩面。

施工工艺重点要点(通用):

总结。

沥青路面改色工艺的重点在于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面层材料体系(水性、溶剂型、双组分聚氨酯/环氧),并辅以科学严谨的施工工艺,特别是彻底的基面处理和规范的涂层涂装流程,才能有效实现预期的色彩效果和使用性能。

下一篇编辑返回列表

请检查内容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