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跑道施工方案
复合型跑道施工方案
复合型跑道因其优异的性能表现(良好的弹性、耐磨性、抗老化性及色彩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运动场地。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跑道的使用效果与耐久性。以下为基于成熟工艺的复合型跑道专业施工方案,强调过程控制与技术要点。
一、 施工前准备
- 基层验收:
- 基础必须为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C25或以上标号)或沥青混凝土基础。
- 关键指标检测:表面平整度(3米直尺误差≤3mm)、坡度(0.3%-0.8%符合设计要求)、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20Mpa,沥青混凝土密实度≥95%)、含水率(≤8%)。
- 彻底清洁:清除基础表面的浮浆、油污、杂物、灰尘,确保无脱模剂残留。必要时进行喷砂或打磨处理,增强结合力。
- 检查修复:仔细检查基础,对裂缝(≥3mm宽需切割扩缝后填充专用填缝胶)、空鼓、松散、凹坑等缺陷进行彻底修补,修补材料需与基础兼容且具有足够强度。
- 干燥养护:确保基础完全干燥、坚固、稳定。新混凝土基础需养护≥28天。
- 环境条件监测:
- 施工环境温度宜在10℃-35℃,空气相对湿度≤85%。
- 避免在雨天、大风(≥4级)、大雾、气温低于5℃或预计4小时内降雨等不利条件下施工。
- 基础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3℃以上时严禁施工。
- 材料与设备:
- 材料:确认底层黑颗粒(粒径3-4mm,高弹性EPDM或TPE)、单组分/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面层喷涂材料(双组分喷面浆料+EPDM颗粒,粒径1-3mm)、划线漆等主要材料及配套辅料(如稀释剂、填缝胶、底涂)齐备,并符合相关材料标准(如GB/T 14833, GB/T 22517.6),查验出厂合格证及有效期。
- 设备:搅拌机(强制式)、摊铺机(带熨平板)、喷涂机(高压无气,压力≥8kg/cm²)、专业划线机、打磨机、消泡滚筒(不少于2个)、称量器具、推车、刮耙、靠尺、测量仪器(水平仪、全站仪)等准备就绪且状态良好。
- 技术交底与放样:
- 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技术与安全交底,明确工艺要求、质量标准和职责。
- 根据设计图纸精准放样,标出跑道各功能线、点位、坡度控制点,设置稳固基准点。
二、 底层施工(黑颗粒弹性层)
- 精确配比: 严格按照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技术参数进行配比。通常底层黑颗粒与专用单组份/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的比例范围在(6:1 - 8:1),必须使用电子秤精确计量。
- 充分搅拌: 在清洁容器内,先倒入计量好的胶粘剂,再缓慢加入规定比例的颗粒。使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至少3-5分钟,直至颗粒表面被胶粘剂均匀包裹,无结团、无干料。
- 摊铺:
- 按放样区域进行摊铺,控制虚铺厚度(考虑压实系数,通常虚铺厚度比设计厚度增加约20%-30%)。摊铺机应匀速前进,确保摊铺条带平整、密实、均匀接缝。
- 局部或边缘人工摊铺区域,需使用刮尺配合靠尺控制平整度与坡度。
- 设计厚度通常≥10mm。
- 压实消泡: 摊铺完成后,立即使用重型消泡滚筒(灌水或沙)纵横交错多次滚压,驱除内部空气,确保颗粒层与胶粘剂充分结合、密实平整。尤其注意边角处的滚压。
- 养护: 施工完成的底层需充分养护,固化时间一般≥24小时(具体视环境温湿度及胶粘剂固化特性而定)。养护期间严禁上人踩踏、堆放物品、遇水。
三、 中间加强层(可选,视设计要求) 部分方案为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及平整度,在底层固化后、面层喷涂前,会增设一层薄涂加强层。
- 材料: 通常采用双组分聚氨酯材料(A:B组分按指定比例混合)。
- 混合搅拌: 精确称量A、B组分,使用搅拌机搅拌1-2分钟至均匀。
- 刮涂: 将混合均匀的材料倒在底层上,用专用锯齿刮板均匀刮涂一层,填补底层微小孔隙,进一步提高平整度与封闭性。刮涂方向尽量一致。
- 养护: 待其充分固化(时间依据材料说明,通常数小时)。
四、 面层施工(喷涂耐磨防滑层)
- 面漆配比混合:
- 严格按照材料技术要求,精确称量聚氨酯面漆A组分(色浆)、B组分(固化剂)及可能添加的专用稀释剂。
- 先将A组分(色浆)倒入搅拌桶,低速搅拌均匀(约1分钟)。
- 加入精确计量的B组分(固化剂),用搅拌机搅拌2-3分钟至完全均匀混合。
- 若需添加稀释剂调节粘度,应在A、B混合均匀后缓慢加入,再搅拌1分钟(冬季低温慎用稀释剂)。
- 熟化: 混合均匀的面漆需静置熟化5-10分钟(具体时间按说明书),让气泡逸出,再进行喷涂。
- 混合颗粒:
- 将熟化好的面漆浆料与预先计量好的EPDM颗粒(粒径1-3mm)按设定比例(如1:1.2 - 1:1.5)倒入另一干净搅拌桶。
- 使用手提搅拌器充分搅拌1-2分钟,确保颗粒被浆料完全、均匀包裹。
- 喷涂:
- 使用高压无气喷涂机,调整至合适压力(通常≥8kg/cm²)和喷嘴型号(扇形喷嘴)。
- 喷涂前先在不显眼区域试枪,确认效果(颗粒分布均匀,不流挂)。
- 喷涂时喷枪与地面保持垂直,距离约1.5-2米,移动速度均匀稳定,喷幅重叠约1/3 - 1/2。
- 通常分两次(道)交叉垂直方向喷涂:真好道喷涂约60%-70%用料,待其表干(约1-2小时,触指不粘)后再喷涂第二道,方向与真好道垂直,确保覆盖均匀、颜色一致、无漏喷。
- 施工人员需配合默契,保证接茬处平整过渡。
- 喷涂环境温度宜≥15℃。
- 消泡与防脱粒: 第二道面层喷涂完成后,立即使用细孔消泡滚筒(或专用排气设备)快速、轻柔地滚压一遍,帮助排出表层气泡,并使表面颗粒轻微嵌固,减少后期脱粒风险。滚压方向需一致。
- 养护: 面层喷涂完成后需严格养护≥24-48小时(具体依据材料固化要求),确保完全固化。期间绝对禁止人员进入、踩踏、沾水及堆放物品。
五、 划线
- 精准放线复核: 面层完全固化后,按图纸和前期放样点,用全站仪、钢尺等精密复核所有点位线位。
- 贴美纹纸: 使用专业标线美纹纸按复核好的线位精准粘贴牢固,确保边缘平直锐利。
- 划线漆施工:
- 选用符合标准的耐磨、抗老化双组分聚氨酯划线漆。
- 精确配比A、B组分并充分搅拌均匀。
- 倒入专业划线机内,匀速、均匀刮涂或喷涂。厚度均匀,色泽饱满,边缘清晰。
- 揭除美纹纸: 在划线漆表干后、固化前(依据漆料性能,通常在涂刷后10-30分钟内),小心、及时揭除美纹纸,避免破坏漆膜边缘。
六、 清理与成品保护
- 施工过程中及时清理洒落的材料、废弃物。
- 全部工序完成后,进行场地整体清洁。
- 设置醒目标识和物理围挡,严格实施成品保护措施,防止在交付前遭受污染、划伤、撞击等破坏。
总结 复合型跑道施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重点在于严格的基层处理、精准的材料配比与混合、规范的摊铺与喷涂工艺、细致的消泡压实操作以及充分的固化养护。施工全过程需强化环境监控、过程检验与成品保护,确保各结构层结合紧密、物理性能稳定、表面色泽均匀、线位精确美观,从而为运动场地提供安全、可靠、性能优良的场地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