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场悬浮地板施工工序
篮球场悬浮地板作为一种高性能运动地面材料,其科学、规范的施工流程是确保较终场地质量、运动性能及安全性的关键步骤。以下为专业化的施工工序描述:
-
场地基础评估与准备:
- 检查与清洁: 施工前必须对混凝土基础(通常要求为标号C25及以上的硬化混凝土层)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基础坚实、无开裂、空鼓、起砂、油污及明显凹凸。彻底清扫基础表面,清除所有灰尘、砂砾、杂物及可剥离的松散物。
- 平整度检测: 使用专业水平测量仪器(如靠尺、激光水平仪)检测基础平整度。悬浮地板对基础平整度要求较高(通常要求2米直尺范围内误差≤3mm),超出标准的凹凸处需进行打磨或修补找平。
- 湿度与排水: 确认基础充分干燥(含水率符合材料要求),并检查场地排水坡度是否合理(通常要求≥0.5%),确保无积水隐患。对于室外场地,基础周边应设置有效排水沟。
-
测量放线与基准定位:
- 场地测绘: 根据设计图纸精确测量场地尺寸(包括边线、端线、功能区边界等)。
- 基准线设定: 使用专业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激光投线仪)在基础面弹出相互垂直的两条基准线(通常为场地中轴线或关键边界线),作为后续铺设的基准,确保整个场地铺设的方正与精准。
-
材料预先准备与规划:
- 材料搬运与静置: 将悬浮地板材料搬运至施工区域附近,并按要求充分静置适应环境温湿度(通常不少于24小时)。
- 分色与预切割: 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分色分区工作。对于边界、圆弧、固定物周围等非标准铺设区域,需预先进行精确测量和地板切割,减少现场裁切误差。
-
铺设安装重点流程:
- 起始点铺设: 选择基准线交叉点或场地中心点作为铺设起始点(根据设计确定)。
- 板块拼装:
- 将首块悬浮地板按设计方向(通常箭头标识指向一致)放置于起始点。
- 第二块板与首块板短边对齐,倾斜一定角度(约15-30度),将下方公扣插入首块板的母扣槽内,然后轻轻下压直至完全啮合,听到“咔嗒”声。确保连接紧密、无松动。
- 沿短边方向逐步拼装,完成真好排铺设。
- 横向扩展铺设: 第二排首块板与真好排首块板长边对齐,同法倾斜插入、下压啮合。完成第二排首块板安装后,再依次拼装第二排后续板件。铺设过程中需不断检查已铺装区域板面接缝的平直度与紧密性。
- 连续铺设: 重复以上步骤,以阶梯状方式(俗称“砌墙式”)由中心向四周或按设计方向连续扩展铺设。每铺设一定面积(如3-5排),需用橡皮锤或专用敲击块轻敲板边连接处,确保所有锁扣完全啮合到位。
- 方向性与公差控制: 所有板块箭头标识方向应保持一致。铺设过程中需随时使用测量工具检查铺设的方正度和尺寸公差,及时微调。
-
节点与细节处理:
- 边界处理: 场地四周边缘的地板铺设至边界线。精确测量边界尺寸,对边缘地板进行现场精细切割,确保边界整齐并与设计线吻合。切割时需使用专用切割工具,保证切口平直。
- 伸缩缝预留: 根据场地面积、环境温湿度变化范围及材料热膨胀系数,在场地边缘、与固定设施(如立柱、墙体)交接处,以及大面积场地内部(如超过一个标准篮球场尺寸时),必须设置合理的伸缩缝(一般预留8-15mm空隙)。伸缩缝内填充专用弹性胶条或柔性密封材料,保证地板可自由伸缩,避免起拱或挤压变形。
- 固定点处理: 在场地边界区域(尤其是室外场地)或特定功能区(如篮球架预埋件周围),需使用专用锚固钉或卡扣式边界固定系统,将边缘地板与基础进行适当固定,防止边缘翘起或位移。固定件高度需低于地板表面。
- 功能线安装: 按设计图纸定位各类功能线(边线、中线、三分线、禁区间等)。功能线通常采用与主场地颜色不同的预制标准型材或现场精准切割粘贴(如使用专业胶水和精密切割技术)。确保线条平直、宽度精确、牢固粘接、无明显接缝或毛刺。
-
安装后全面检查与清理:
- 平整度复检: 使用靠尺、激光水平仪等工具再次全面检查场地表面平整度,重点检查接缝处。
- 接缝与锁扣检查: 逐块检查所有锁扣连接是否完全啮合紧密、无松动或脱开现象。目视检查所有接缝是否均匀、平直。
- 边界与固定点确认: 检查边界切割是否整齐平滑,伸缩缝宽度是否达标且填充到位,固定点是否牢固有效。
- 功能线复核: 复核所有功能线的位置、尺寸、颜色、粘接牢固度。
- 场地清洁: 彻底清扫场地,清除所有施工残留物、碎片、灰尘。必要时使用吸尘器或湿拖(需确保地板及填充材料允许)进行深度清洁。
总结: 篮球场悬浮地板的高质量施工依赖于严格的基础处理、精准的测量放线、科学的板块拼装技术、严谨的节点细节处理(特别是伸缩缝预留与边界固定)以及安装后的全面系统检查。唯有遵循规范化的施工工序与操作标准,方能确保较终完成的运动场地达到平整、稳定、安全、美观的专业性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