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前准备与环境要求
- 场地勘察与基础验收: 详细检查并记录混凝土基础状况,重点确认基础强度(≥C25)、平整度(3米直尺间隙≤3mm)、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含水率(≤8%)以及伸缩缝、裂缝处理情况。强度不足、严重开裂、空鼓或返砂的基础需彻底处理或返工。
- 材料准备与熟化: 硅胶主剂、固化剂、划线漆等重点材料需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开罐后充分搅拌至少3分钟,确保均匀。混合主剂与固化剂(通常比例约为9:1,严格参照材料说明书)后,需静置熟化约5分钟再进行摊铺,促进反应与消泡。
- 环境控制: 施工期间及养护前期,环境温度应处于15-30℃范围,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5%,基础温度高于露点温度至少3℃。避免在雨天、大风或5℃以下环境施工。
二、基础处理
- 清洁: 使用专业清扫设备彻底清除基础表面灰尘、油污、松散颗粒及任何可能影响粘结的杂物。必要时使用高压水枪冲洗,确保基础完全洁净干燥。
- 缺陷修补: 对基础表面的裂缝、坑洞、蜂窝麻面进行凿除清理,采用高强度专用修补砂浆填补平整。伸缩缝需按设计要求填充柔性材料(如聚氨酯填缝胶)并表面封闭处理。
- 底涂施工: 在完全干燥、清洁的基础表面,均匀滚涂/刮涂单组份或双组份专用底涂材料。涂布量依据材料特性及基础状况确定,确保完全封闭基础毛细孔,增强界面粘结力。底涂干燥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三、弹性层铺设(重点工序)
- 底层施工: 将熟化好的硅胶混合料倾倒于施工区域,使用专业带齿镘刀(齿高通常3-4mm)按同一方向匀速刮涂,确保厚度均匀(通常1.2-1.5mm)。重点监控材料流平性及消泡效果。
- 面层施工: 底层完全固化后(通常间隔12-24小时,视环境而定),进行面层施工。同样使用带齿镘刀(齿高通常2-3mm)按垂直于底层刮涂的方向施工,控制较终总厚度达到设计要求(国际篮联FIBA推荐硅胶面层总厚度≥3.5mm)。刮涂后立即使用消泡滚筒纵横交错仔细滚压,彻底消除气泡,提升表面密实度与平整度。
- 工艺控制: 严格遵循材料可操作时间,单桶混合料需在规定时间内(通常30分钟内)施工完毕。刮涂速度均匀,避免停顿导致接茬过厚。施工人员采用专业钉鞋操作。
四、划线
- 时机: 待面层完全固化(通常≥24小时,需确认不粘手、无下陷)后方可划线。
- 测量放样: 严格依据场地设计图纸及竞赛规则,使用经校准的测距仪精确定位,弹线标识。
- 贴胶带: 沿弹线边缘粘贴专业运动场地划线胶带,确保边缘平直、牢固、无渗漏。
- 涂刷划线漆: 均匀涂刷2遍符合标准的专业聚氨酯划线漆,确保漆膜饱满、色彩均匀、遮盖力强。
- 揭除胶带: 待划线漆表干后(触指不粘),立即小心揭除胶带,确保边缘清晰锐利。
五、施工后清洁与养护
- 现场清洁: 施工完毕立即清理现场残余材料、废弃物及施工工具。
- 成品保护: 设置围挡,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新场地需充分养护(建议≥7天)后方可投入使用。
- 较终检测: 养护结束后进行全面质量检测,确认关键指标符合要求。
硅胶篮球场的施工质量是材料性能、基础条件、工艺控制及环境管理的综合体现。规范的基础处理是保证粘结牢固的前提;精确的配比、充分的熟化和适时的摊铺是形成优良弹性层的关键;专业的工具应用(镘刀、消泡辊)确保了厚度的均匀性与表面的密实平整;严格的环境控制保障了材料反应与固化效果;而精细的划线工艺则呈现了场地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与精细化管理是交付高品质运动场地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