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基现浇透水路面

内容分类: 其他 / 内容编号: 163

砂基现浇透水路面作为一种创新的生态型铺装技术,其重点在于利用特殊级配的砂质骨料与高性能粘结剂在现场直接拌合、摊铺、成型。这种结构形成了内部高连通孔隙网络,赋予其优异的雨水快速下渗能力。

砂基现浇透水路面

技术特性与优势:

重点材料与配比设计:

关键施工工艺流程与质量控制:

  1. 基础处理: 路基需压实平整,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与坡度。铺设透水土工布(必要时)及级配碎石透水垫层(作为储水、缓冲和二次过滤层),确保其透水性与稳定性。
  2. 物料拌合: 采用专用搅拌设备,精确计量骨料、粘结剂及助剂。严格控制投料顺序与搅拌时间(通常先干拌骨料,再加入液体粘结剂湿拌),确保骨料颗粒被粘结剂均匀包裹。
  3. 现场摊铺: 混合料运输至现场后需快速摊铺。使用专用摊铺整平设备(如激光整平机),严格控制摊铺厚度、坡度及平整度。施工环境宜在适宜温度(通常>5℃)且无雨天气进行。
  4. 压实与表面处理: 根据设计要求,采用低频振动压实设备适度压实(重点在于提高初始密实度与平整度,而非牺牲孔隙率)或仅依靠摊铺设备自重压实。特殊工具收光表面。
  5. 养护: 施工完成后需设置围挡保护。在粘结剂完全固化前(通常数小时至24小时,视材料及环境而定)严禁人员车辆通行。固化期间避免淋雨、浸泡及剧烈温度变化。养护期通常建议不少于3-7天。

总结 砂基现浇透水路面凭借其高透水性、突出的雨水渗蓄净化能力、显著的降温降噪效应及良好的工程性能,成为构建海绵城市、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其重点在于科学严谨的砂骨料级配设计、高性能粘结剂的选择应用以及标准化的现场施工工艺与精细化管理。该技术为应对城市内涝、热岛效应、地下水补给不足及面源污染控制等挑战提供了有效的工程解决方案。

下一篇编辑返回列表

请检查内容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