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砂基施工工艺

内容分类: 其他 / 内容编号: 156

现浇砂基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地面基层形式,常见于体育运动场地、景观活动区域等对承载力和渗水性有特定要求的场所。其重点在于将特定级配的砂石与固化材料(如环保树脂)现场混合、摊铺、整平并固化成稳定基层。其施工工艺需严谨控制以下关键步骤:

现浇砂基施工工艺
  1. 基底准备:

    • 场地清理与压实: 彻底清除场地内杂物、树根、浮土等。对原状土基进行整平,并采用压路机等设备分层压实,确保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通常≥93%)和承载力。设置必要的排水坡度(一般建议0.3%-0.5%)。
    • 防渗层/排水层(依设计): 根据项目需求和地质条件,可能需铺设土工布隔离层或碎石/砾石排水层,以防止毛细水上升或增强排水效率。
  2. 模板安装:

    • 根据设计标高和范围,精确安装侧模(常用钢模或木模)。模板需固定牢固,顶面标高精确,接缝严密,内侧涂刷脱模剂。预留必要的伸缩缝位置。模板的精度直接影响砂基表面的平整度与坡度。
  3. 砂石骨料选择与级配:

    • 主材通常选用质地坚硬、干净(含泥量低)、具有良好棱角性的天然硅砂或石英砂。粒径范围需严格控制(常见为0.3mm-1.2mm或更宽范围),并进行科学级配设计,以实现较优的骨料嵌挤状态和孔隙结构。级配不良将直接影响较终强度和稳定性。
  4. 固化材料配制与混合:

    • 选择符合要求的环保型树脂类固化剂(如聚氨酯、丙烯酸等)。按照厂家提供的严格比例(精确计量),在专用搅拌设备中将固化剂与砂石骨料进行充分、均匀混合。确保搅拌时间足够,每粒骨料表面被胶液均匀包裹,无干料或结团现象。混合料的运输需迅速,防止初凝。
  5. 摊铺与整平:

    • 混合料运输至现场后,需在规定操作时间内(根据材料开放时间确定)进行摊铺。采用机械(如小型摊铺机)或人工方式进行。摊铺厚度需略高于设计厚度(预留压实沉降量)。初步摊铺后,用刮尺、刮杠等工具进行粗平。
    • 精细整平: 紧随粗平之后,使用大型精密整平设备(如激光整平仪)进行精细找平,严格控制标高和平整度(常用3米靠尺检测,间隙≤3mm)。此步骤对较终面层质量至关重要。
  6. 压实:

    • 在材料初步凝结前(处于可塑状态),及时采用高频平板振动夯或轻型压路机进行均匀、充分的压实。压实需分层进行(每层厚度通常≤10cm),确保达到规定的密实度(≥95%),消除内部孔隙,增强整体强度和稳定性。特别注意边角处的压实。
  7. 接缝与收面处理:

    • 合理设置施工缝位置(通常设在伸缩缝处),新旧接茬处需进行特殊处理(如刷胶)以保证粘结强度。在材料初凝前,可进行必要的表面收光操作,提高面层致密性和观感。
  8. 养护:

    • 压实整平完成后,进入关键养护期。通常需覆盖塑料薄膜或喷洒专用养护剂,防止水分过快蒸发和避免暴晒、强风、雨水冲刷。养护时间严格依据材料说明(通常不少于7天),期间限制人员车辆通行。养护环境温度与湿度控制对较终强度发展至关重要(尤其冬季需采取保温措施)。

现浇砂基施工是一项集成材料科学、结构设计与精细施工工艺的系统工程。其质量重点在于严格的基底处理、精确的材料配比与充分混合、高效的摊铺与精密整平、及时的充分压实以及科学规范的后期养护。每一步骤的精细控制,共同决定了砂基层较终在承载力、稳定性、排水性、平整度及耐久性等方面的综合性能表现。

下一篇编辑返回列表

请检查内容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