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砂基透水路面是一种以特殊级配的骨料(砂、碎石)为主要骨架,加入高性能胶结料和水,经现场搅拌、摊铺、压实成型,形成具有稳定连通孔隙结构的生态铺装材料。
重点技术特征:
- 高连通孔隙结构: 通过严格控制的骨料级配与配比设计,形成约15%-25%的贯通孔隙率,这是其透水功能的重点基础。
- 优良透水性能: 连通孔隙结构赋予路面优异的雨水下渗能力,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促进雨水快速入渗补充地下水,缓解市政管网压力。其透水系数可满足相关技术标准要求。
- 生态环保属性:
- 缓解热岛效应: 多孔结构利于水分储存蒸发吸热,表面温度显著低于不透水路面,有助于改善城市微气候。
- 雨水净化: 雨水下渗过程中,路体结构对初期雨水中的部分悬浮颗粒物、重金属等污染物具有一定截留、吸附和过滤作用。
- 降低噪音: 多孔结构可吸收部分车辆行驶产生的轮胎噪音。
- 安全使用性能:
- 防滑性能: 多孔构造提供良好的表面纹理,雨天不易形成水膜,提高了路面的抗滑性能,有助于行车安全。
- 抗冻融性: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确保孔隙分布均匀且不易被水分完全饱和,使其具备较好的抵抗冻融循环破坏能力。
- 结构承载力: 通过优化骨料级配、选用高强胶结料以及科学的配比设计,现浇砂基透水路面能够达到人行道、广场、轻型车道(如小区道路、停车场)等不同等级路面的承载要求。
关键施工工艺:
- 级配控制: 精选骨料粒径与级配是实现目标孔隙率与强度的根本。
- 现场搅拌: 采用强制式搅拌机,严格控制投料顺序、搅拌时间,确保物料均匀包裹且不破坏骨料完整性。
- 摊铺压实: 摊铺需均匀,压实工艺是关键,需采用轻型压路机(如双钢轮振动压路机)低频低振幅压实,既保证密度要求,又避免过度压实破坏孔隙结构。特殊部位需人工辅助压实。
- 养护管理: 成型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保湿养护,防止水分过快蒸发影响强度发展,养护期通常不少于7天。养护期间严禁车辆行人通行。
适用场景:
主要应用于对透水、生态有要求,且承载需求适中的场所,包括城市人行道、自行车道、广场、公园园路、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景观硬地等。
综上所述,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因其高效的雨水渗透能力、显著的生态环保效益(涵养地下水、缓解热岛、净化雨水、降噪)以及满足使用要求的安全性和承载力,成为构建海绵城市、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铺装形式之一。其成功应用依赖于科学的材料设计、严格的施工工艺控制与规范的后期维护管理,综合实现了环境友好、功能实用与景观协调的目标,同时兼顾了路用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