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路基与基层处理
- 验收准备: 仔细核查下承层(路基或基层)的压实度、平整度、高程与横坡度,确认符合设计要求。任何松散、坑洼或污染区域必须彻底清除并修补。施工前彻底清扫表面,确保无浮尘、杂物与积水。
- 透层/粘层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喷洒透层油(渗透基层)或粘层油(粘结新旧沥青层)。喷洒需均匀、计量精确,覆盖率达标,待充分破乳或挥发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阴雨或大风天气禁止施工。
2. 沥青混合料生产与运输
- 精准拌和: 严格依据目标配合比与生产配合比控制矿料级配、沥青用量及拌和温度(通常集料加热至170-190°C,沥青加热至150-170°C)。拌和时间确保混合料均匀裹覆、无花白料或离析。逐盘打印数据记录。
- 保温运输: 混合料装入具有良好保温与防雨功能的运料车。车厢清洁并涂抹防粘剂。运输过程覆盖保温篷布,抵达现场温度须满足规范要求(通常普通沥青混合料不低于145°C,改性沥青混合料不低于160°C)。
3. 混合料摊铺作业
- 摊铺前准备: 摊铺机提前预热熨平板至100°C以上。根据松铺系数(通常1.15-1.35)调整熨平板高度与横坡。检查自动找平装置灵敏度。
- 连续均匀摊铺: 运料车缓慢卸料,避免撞击摊铺机。摊铺机保持匀速、连续、不间断行进,速度通常为2-6米/分钟,匹配拌和与碾压能力。螺旋布料器匀速转动,料位高度稳定(约2/3高度)。摊铺温度控制(普通沥青混合料≥135°C,改性沥青混合料≥150°C)。人工及时处理局部离析或缺陷。
4. 压实成型
- 初压: 紧随摊铺进行,采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或轻振)稳压1-2遍,温度不低于130°C(普通)/150°C(改性)。驱动轮面向摊铺机,防止推移。
- 复压: 压实主力阶段,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或高频低幅振动双钢轮压路机。压实遍数4-6遍,达到要求的压实度(通常≥92%实验室马歇尔密度)。温度保持在90-120°C以上。
- 终压: 采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收光2-4遍,消除轮迹,确保平整度。终压完成温度一般不低于70°C。
- 压实要点: 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原则。压路机匀速、错轮碾压,严禁在未冷却路面上转向或急刹。接缝处加强碾压。
5. 施工接缝处理
- 纵向接缝: 热接缝采用梯队摊铺,重叠5-10cm,跨缝碾压。冷接缝切割垂直面并涂粘层油后摊铺新料,跨缝碾压密实。
- 横向接缝: 采用垂直平接缝。端头检测不合格段切除,涂粘层油。摊铺机熨平板放置于已压实路面上预热,新料覆盖旧路面5-10cm,碾压时先横向后纵向。
6. 开放交通
- 路面温度自然冷却至50°C以下(或规范规定温度),确认满足设计强度与稳定性要求后方可开放交通,防止早期损坏。
沥青路面质量是精心控制每个技术细节的结果,从基础处理到混合料拌和、精准摊铺、科学压实以及接缝精细处理,全过程需严格执行规范标准,方能较终呈现平整耐久的路面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