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内容
当前分类:
其他
问题:
内容:
## 现浇砂基路面技术规程要点解析 现浇砂基路面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铺装技术,其核心在于以特定级配的砂砾混合物为骨料,辅以必要的添加剂和水,通过现场拌和、摊铺与压实成型。其技术规程的实施需严格遵循以下关键环节: 1. **基础处理:** * **承载力要求:** 路基(土基)必须压实稳定,达到设计要求的承载力(通常≥90%压实度),确保无软弱、沉陷区域。对于软弱地基,需进行换填或加固处理。 * **排水设计:** 必须保证基层具备良好的透水性或设置有效的排水路径(如渗水盲管、透水碎石层),防止积水滞留导致砂基层失稳。 * **平整度控制:** 基层表面应平整、坚实、洁净,无杂物、浮尘,允许偏差符合规范要求。 2. **材料制备:** * **骨料级配:** 精选粒径分布合理的天然砂或机制砂作为主要骨料。严格控制最大粒径(通常≤9.5mm或≤4.75mm)、细颗粒含量(含泥量≤3%)及级配曲线,确保形成具有合理孔隙率(目标孔隙率需明确)和渗透系数(通常要求≥0.1mm/s)的结构。 * **添加剂选择:** 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可选配适量的粘结改性材料(如高分子聚合物、特种水泥等)。添加剂比例需经试验确定,以保证拌合物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必要的早期强度及长期稳定性,同时不显著降低透水性。 * **含水率控制:** 水是影响工作性和压实效果的关键因素。拌合物的含水率需通过试验确定最优值(通常处于最佳含水率附近)。现场应严格控制加水量,拌合物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直观判断标准之一。 3. **现场拌和:** * 优先采用强制式搅拌设备,确保砂、添加剂和水充分均匀混合。严禁出现离析或干湿不均现象。 * 拌和时间应充分,使材料均匀裹覆并达到设计要求的匀质性。拌合好的物料应及时使用,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水分蒸发或性能下降。 4. **摊铺作业:** * 摊铺前应精确设定标高和厚度控制线(桩)。 * 宜采用机械摊铺(如小型摊铺机)辅以人工配合。人工摊铺时需挂线控制,保证松铺厚度均匀一致。 * 摊铺过程应连续、快速,减少作业缝。若需设置施工缝,应垂直切齐,并在下次摊铺前清理干净、涂刷界面处理剂。 * 松铺系数需通过试验段确定,通常为1.2~1.3左右。 5. **压实成型:** * 这是形成路面强度和结构的关键工序。压实工艺通常采用“静压初平→低频振动压实→高频振动提浆压实→静压收光”的流程。 * **初压 (静压):** 使用轻型压路机或振动整平板静压模式初步稳定混合料,获得基本平整度。 * **复压 (振动压实):** 采用具有合适频率(低频利于深度压实,高频利于表面密实)和振幅的振动压路机或振动整平板进行压实。遍数根据试验段确定,要求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通常≥93%)。碾压速度宜慢速均匀(如2-4 km/h)。 * **终压 (静压收光):** 使用振动整平板静压收光或轻型钢轮压路机静压,消除轮迹,进一步提高表面平整度和密实度。 * 压实过程中应及时检查平整度、坡度,发现不平整处立即人工配合进行修补。避免在已压实的砂基层上随意行走或堆放物料。 6. **养护管理:** * 压实成型后,路面表层达到一定强度前(通常2-7天),需进行保护性养护,防止水分过快蒸发导致表面松散、开裂。 * 推荐覆盖无纺土工布或塑料薄膜保湿养护。如需洒水养护,应采用雾状喷淋,避免水流直接冲刷导致表面破坏。 * 养护期间严格禁止车辆通行和人员踩踏。 **总结** 现浇砂基路面技术规程的实施,关键在于对材料级配与性能的严格控制、混合料含水率的精确把握、高效的拌和工艺、精密的摊铺操作以及科学的振动压实流程,并辅以及时有效的成品养护。遵循此规程是确保路面具备预期透水性能、合理的强度范围与长期耐久性的基础保障。
更新内容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