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内容
当前分类:
其他
问题:
内容:
## 沥青路面施工工序与工艺要点 沥青路面施工是一项技术要求严格、工序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其质量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与寿命。以下是核心工序及关键控制点: **1. 施工前准备** * **材料检验:** 严格检测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粗细集料(级配、含泥量、压碎值、针片状含量等)、矿物填料(细度、亲水系数等)质量,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及技术规范。 * **设备检查与调试:** 拌和楼(计量系统、温度控制)、摊铺机(熨平板预热、自动找平系统)、压路机(型号、吨位、洒水系统)、运输车辆(数量、清洁、保温覆盖)等关键设备需调试至最佳状态。 * **基层验收与处理:** 彻底检查下承层(基层或旧路面)的强度、平整度、压实度、高程及横坡度。清除浮尘杂物,必要时洒布粘层油(乳化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确保新旧层间粘结良好。 * **测量放样:** 精确设置路面中桩、边桩及基准线(导梁或平衡梁传感基准),明确铺筑宽度、厚度及高程控制点。 * **环境要求:** 关注天气预报,避免在雨天、路面潮湿或环境温度低于规范要求(通常基层温度及气温≥10°C)时施工。 **2. 沥青混合料生产** * **配合比设计:** 严格依据目标配合比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并通过试拌验证。 * **拌和过程控制:** 重点监控: * **温度控制:** 沥青加热温度、集料加热温度、混合料出厂温度严格符合规范(如普通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通常145-165°C)。 * **计量精度:** 热料仓级配、沥青用量计量准确,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 **拌和时间:** 保证干拌、湿拌时间充分,混合料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离析、无结团。 * **质量抽检:** 按规范频率取样检测混合料的温度、级配、沥青用量及马歇尔指标(稳定度、流值等)。 **3. 混合料运输** * **保温防污染:** 运输车辆车厢清洁并涂刷防粘结剂,混合料装载后及时覆盖保温、防雨、防尘篷布。 * **减少离析:** 装料过程采用“前-后-中”或“前-中-后”移动装料法;运输途中避免急刹、急转弯。 * **温度保障:** 运输时间应尽量缩短,确保混合料到达现场温度满足摊铺要求(通常普通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135°C)。 * **匹配供应:** 运输能力需与拌和站产能、摊铺速度相匹配,保证连续摊铺。 **4. 混合料摊铺** * **摊铺温度:** 严格控制摊铺温度,普通沥青混合料通常≥135°C(具体按设计及规范)。 * **连续匀速摊铺:** 摊铺机应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作业,速度应与拌和能力、压实能力匹配,一般控制在2-6米/分钟。避免中途停顿。 * **自动找平控制:** 正确选用并设置找平基准(钢丝绳、平衡梁、滑靴等),确保传感器灵敏度正常,实现高精度平整度控制。 * **厚度控制:** 通过预设熨平板仰角、控制摊铺厚度,并利用插尺或非接触式设备实时检测。 * **减少离析:** 调整熨平板前挡料板高度(通常为混合料最大粒径1.5倍以上),螺旋布料器埋入深度合适(约2/3高度),料斗内保持足够料位(≥2/3),避免两侧缺料。 * **接缝处理(热接缝):** 多机梯队作业时,相邻幅搭接宽度5-10cm,保证热接缝。预留搭接位置预热。 **5. 混合料压实** * **压实原则:** “紧跟、慢压、高频、低幅、高温”,压实过程分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 * **初压:** 紧随摊铺机后进行(温度通常≥130°C),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或弱振)稳压1-2遍,初步稳定混合料,防止推移。 * **复压:** 混合料温度降至110-140°C时进行,是压实的关键阶段。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和/或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强振),达到规定的压实度(通常≥93%马歇尔密度)。轮胎压路机揉搓作用显著,振动压路机穿透力强。 * **终压:** 消除轮迹、提高平整度,在复压后、混合料温度降至90°C前完成。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关闭振动静压2-4遍。 * **压实工艺:** 由外侧向中心、由低处向高处碾压;轮迹重叠合理(振动压路机重叠1/3-1/2轮宽,轮胎压路机重叠1/3-1/2轮宽);避免急转弯、急刹;压路机不得在未冷却的路面上长时间停放。 * **接缝压实:** 横向冷接缝处,先用双钢轮压路机横向骑缝碾压(新铺层15cm内),再纵向碾压;纵向冷接缝处,先在已压实路面行走轮宽15-20cm,再向新铺层移动压实。 **6. 接缝处理(冷接缝)** * **纵向接缝:** 采用热接缝最佳。冷接缝时,先摊铺侧应设置挡板或切割整齐,涂刷粘层油,后摊铺侧搭接5-10cm,摊铺后铲除搭接部分,保证紧邻接缝区域混合料均匀密实。 * **横向接缝:** 每日工作结束或中断时设置。通常垂直于路中线切割成垂直面,涂刷粘层油,后续摊铺前预热接缝面。摊铺机熨平板坐于已压实路面上(重叠0.5-1cm),新铺层厚度适当加厚(松铺系数略大),先横向碾压再纵向碾压。 **7. 开放交通** * 路面压实完成,温度降至50°C以下(或按规范要求)后方可开放交通,避免造成车辙或表面损坏。 **8. 施工后检测** * **过程抽检:** 施工过程中及时检测压实度(钻芯法或无损检测)、厚度、平整度、构造深度等。 * **完工检测:** 路面冷却后进行全面检测,包括压实度、厚度、平整度、宽度、横坡度、中线高程、构造深度、摩擦系数等,评定是否合格。 **总结** 沥青路面施工是涵盖材料准备、生产、运输、摊铺、压实、接缝处理及质量检测的系统工程。每个环节的精细控制和工序间的紧密衔接是保障路面最终实现设计强度、耐久性、平整度、抗滑性及行车舒适性等关键性能指标的根本所在。严格遵守技术规范,强化过程管控,对工程品质至关重要。
更新内容
取消